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记者手记:跟着总书记感悟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新华社内蒙古巴彦淖尔6月10日电 题:记者手记:跟着总书记感悟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黄玥

黄河“几字弯”,九曲黄河中,苍劲有力的一笔。

乘飞机从北京前往内蒙古巴彦淖尔,自东向西,航线大致沿着阴山山脉的走向。进入巴彦淖尔上空,透过舷窗,看到这样的景象:

逶迤而来的黄河,遇阴山山脉转向东流。阴山高耸,如同巨大的屏风,黄河蜿蜒,就像一条巨龙。屏风拱卫之下,黄河北岸,巨龙脊背之上,正是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

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横亘绵延,一望无际。一抹抹醒目的绿,或连点成线,或连片成林,与漫漫黄沙交织着、较量着……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里书写下壮美的诗篇。

6月5日,正是世界环境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彦淖尔。“沙”,是此行的主题。

记得两年多前,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总书记娓娓道来,听者耳目一新。

这次来,总书记主持召开一个重要会议——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在总书记心中,这个会“具有标志性意义”。

为了开好这次会,总书记把湖、田、林、沙、水都看齐了:

先去乌梁素海,看湖;再到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看田;走进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看林和沙;前往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看水和渠。

还没到乌梁素海边,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蓝天映衬碧水,宽阔的湖面上,芦苇摇曳,飞鸟翔集。

这颗“塞外明珠”,一度因污染蒙尘。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展板前,当地负责同志报告:最初“就水治水”,迟迟不见效。遵循总书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理念,深刻认识到问题表现在湖里、根子在岸上,治沙造林、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等多管齐下,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