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3)

记者:在您看来,2023年经济复苏背后支撑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宏观经济学家刘元春:支撑点第一个就是疫情政策的优化,第二个很重要的,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空间依然很大,比如说我们的政府债务,加上地方和中央的债务率依然只有50%多一点,离警戒线60%还很远。同时我们的货币政策,我们的准备金率,我们的利率依然有下调的空间。更为主要的是我们的通货膨胀率是全世界大国经济中间最低的,我们可以进行扩张性的政策。第三点最为主要,就是我们在过去20年进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的布局,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30%,我们的高新技术占整个经济的比重也超过了30%。

“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欧美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出口的重要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预计全年实现销量670万辆,同比增长90%。一方面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增量”。

“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

2021年,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较2012年分别提高30.7个和25.9个百分点。

2023年“扩大内需”升至新高度

5.5%左右的GDP增速能实现1200万人就业

2022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总体稳中有进,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均为历史同期新高。但进入四季度,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外需不足成为突出挑战,同时2021年底高基数影响逐步显现,外贸进出口进一步承压。

“三问中国经济”之:复苏该如何精准发力?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1月份,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9.5%。不仅是外贸,根据国家统计局的11月经济数据显示,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出口等指标增速均出现回落。刘元春认为,在复苏这条路上,我们还存在一些变量,第一大变量是疫情,第二个很重要的变量是房地产,第三个很重要的变量是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