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安”(2)

作为曾经运送粮食、铁、盐等物资的重要通道,蒲津渡是古代黄河中游的一个重要渡口。但之前的蒲津浮桥为竹索连舟浮桥,用木桩做地锚,很容易被黄河冲坏。到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决定举全国之力修建新的蒲津浮桥。这一“国家工程”改“竹缆连舟”为“铁索连舟”,并在黄河两岸各铸4尊铁牛为固定地锚。

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安”

这是蒲津渡浮桥繁盛图。(资料图片,由蒲津渡遗址博物馆提供)

这批铁牛可不是普通的牛,它们身下斜柱桩的构造和作用是古代桥梁工程的典范。每尊铁牛下方,都有和牛身相连的6根长铁柱,牢牢扎入地下。同时,柱桩上反向伸出的“出脚”,增大了阻力,保证了上部铁牛的稳定、坚固。

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安”

这是铁牛及其下面的斜铁柱。(资料图片,由蒲津渡遗址博物馆提供)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发生在铁牛脚下这片土地。黄河铁牛坚守岗位约500年后,因浮桥被毁、黄河改道,渐渐没入泥沙,直到1989年被考古发掘才重新面世。

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安”

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挖掘现场。(资料图片,由蒲津渡遗址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