嘱托植于心,期望践于行。
为了让机器人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实用化,尽早走向市场,张黎明和团队研究了大量的材料,不断调整工艺设计,逐一攻克技术难题。
张黎明正在打磨制作小型工具。国网天津电力供图
“剥线工具的开发是一大挑战。”在导线绝缘皮剥切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导线的损伤,且要适应不同类型的导线,团队经过调研后,采用光电传感器、电位感知传感器综合判别的方式,判断整个剥切的进刀量,开发剥线工具,扩大了机器人应用场景。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如何让机器人能代替人工在更复杂的场景开展作业,张黎明提出应用辅助支架的设想,在经历了多次“加码”“瘦身”后,如今的辅助支架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拿起,机器人作业后可以完成自动拆卸。
“创新要不怕小,只要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创新还要不怕大,要敢想敢干,不怕失败。”张黎明笑着说。
经过3年努力,目前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成功迭代至第四代,工作效率提升了30%,实现了全自动、全国产化以及市场化售卖,在20个省区市推广应用,产值超过7亿元,累计代替人工作业超过1.7万次。
“我们是新时代的一线劳动者,不光要懂技术,还要有创造思维,才能真正用心干好工作。”35年的电力工作,张黎明始终乐此不疲,不仅是对设备的研发优化,还将创新服务于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黎明师傅,我们又和两层的居民协商好了,您来帮我们装楼道灯吧。”接到新村街道福星里社区居委会副书记张嵛的电话后,张黎明带着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熟练地整理好所需设备,驱车前往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