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焦点访谈丨“智慧”解码 农业升级——新基建 新生活

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方式,各种高科技大显身手。人们发现,将数字产业扩展到农业领域,运用先进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新基建”技术对农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智能化管理,将显著提升农产品品质,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这种生产精准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的新型管理模式被称为智慧农业。说起来挺新奇,那么,智慧农业到底长什么样呢?

7月底,在安徽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种粮大户刘明山的1000多亩晚稻正处在分蘖期,这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水、肥、病虫害防治都要跟上才能为高产打下基础。本应该是田管大忙的时候,自从今年刘明山用上了中联智农云的应用程序,田间管理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刘明山说:“气象、施肥、田间管理、农作物的病虫害,几乎全部覆盖了。以前巡田要请人,一个人巡不过来,现在它给你推送了不需要请工了,也省去了这块费用,很精准,比如说这块田要上水,上哪一块,以前都是大水漫灌。”

焦点访谈丨“智慧”解码 农业升级——新基建 新生活

刘明山的1000多亩地,以往田间管理都是靠经验,现在靠的是新科技。田间地头的传感器能结合农户农场的种植地块信息,采集农事数据,作物的长势,农机作业的数据,它都能精准采集。

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籍延宝说:“通过这样一个数据大量采集,我们平台端将水稻种植过程,全程标准化为十三个阶段,四十九个关键环节。通过这样一个标准化过程,再结合模型和算法,进行一个快速、高效的智能决策,把智能决策的结果、种植的指导意见及时推送给用户。”

焦点访谈丨“智慧”解码 农业升级——新基建 新生活

通过把水稻的生长周期细化成13个阶段和49个环节来实现精细耕作——以前即便是经验再丰富的田把式,也根本做不到,因为人工不可能采集到如此多的数据。可如今,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遥感等“新基建”领域的数字技术对传统水稻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后,低成本、全方位数据采集可以实现“天、空、地、人、农机”五位一体的生产模式。

焦点访谈丨“智慧”解码 农业升级——新基建 新生活

这几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利用“新基建”领域的新技术,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了很多示范性的智慧农场。未来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将会越来越普及。跟传统的大田作物相比,经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的温室栽培作物管理更加精细,在北京市北三环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里,这些蔬果跟常见的大田作物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酚醛泡沫取代了土壤作为培养基质,而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用水肥一体的技术进行精确的滴灌。记者采访的当天中午,气温达到30摄氏度,温室大棚的降温水帘突然传来了一阵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