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图景不止于月季。南阳境内有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宝天曼世界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等6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玉文化、楚汉文化、“四圣”文化、商埠文化等特色文化在这里汇集,形成南阳独特的文旅富集效应,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近些年,淅川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为标签,打响“渠首淅川、诗画丹江”旅游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从花卉经济到山水旅游,从人文景观到自然风光,南阳正以“文化、生态、康养”三大支撑,做好“文史、山水、源起、圣贤”四篇文章,打造文旅与中医药、康养、农业等深度融合的城市品牌。
“‘美丽经济’已成为南阳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影响远的富民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教授范荣华说道。
南阳市区城河共生、环境优美(央广网发南阳市委网信办供图)
2011年,南阳市GDP为2202.31亿元;2021年南阳市GDP已突破4000亿元大关,经济增速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跃居河南省第二,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第三。
高速发展的同时,南阳又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2022年5月27日,河南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相关意见,支持南阳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是河南省委赋予南阳发展的新定位、新期待、新使命,更是南阳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说。
2022年6月20日,途经南阳的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进一步重塑了南阳“楚豫雄藩、中原要冲”的区位优势。
“再过十年看南阳。未来3000天里,我相信南阳也会像邹庄村是一天一个样!”邹新曾满怀信心地说。
百家读城:
家在南阳
□刘先琴
“回来了”,“啥时候再回来”?
大凡去过南阳的朋友,再提到这个地方时,最深的印象就是南阳人见面问候和送别时的这两句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见证着一方人的表达。为这两句让无数人耳热心暖的问候做注解的,是在南阳土地上绵延几百公里,润泽华北平原,最终到达北京的一渠清流,那就是闻名于世的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
五十年间,为国家利益搬迁,再也不能回到祖辈居住地的人,心中早已视天下人为家人。
这个家值得回来,泱泱中华史载千年,文昌物丰,然而称得上人中之圣的有四位都在南阳。“科圣张衡”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制造的浑天仪比欧洲人制造出的“第一台”地动仪足足领先了1700多年,还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文学方面有着非凡成就,被誉为东汉奇才,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一颗行星被国际天文组织以张衡命名,南阳人的名字被永久刻上太空。千百年来被历朝历代的商贾所尊崇、效法的“商圣范蠡”,其主张货物流通、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至今被写进中外教科书,作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思想家,范蠡伴随君王平天下之后,晚年急流勇退,在畅游山水的同时,经商成巨富,创建了中国古典经济理论。“智圣诸葛亮”以奇才大略成就西蜀霸业,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风范,至今和那座幽静的隐居之地卧龙岗一起,供后人瞻仰。“医圣张仲景”的中医思想光芒,早已照耀全球,不明《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成为中西学科必读经典……
这个家值得回来,库区所在地淅川,沿岸数百公里的山地,为防止水土流失污染库水,多年填土垒石栽种的果树成为四季仙境。早春的樱花粉雾散去,紫红的玛瑙樱桃就缀满枝头,夏日压低枝条的是软籽石榴,第一缕秋风催熟的柑橘,金黄平分浓绿……这里并非水果传统产业种植带,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淹没了淅川144平方公里的肥沃良田,移民16.5万人,损失近100亿元,然而,“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国家”已经成为淅川人的情怀,他们用种庄稼的双手,硬是学会了移植、接枝、打叉、授粉,用树的根系保持水土,用树的果实保持发展,用一颗心担当清水永续,大爱不变。
这个家值得回来,南水北调移民的第一个搬迁村鱼关,如今被另外一种形式整体保留了下来。56面长方形墙壁上,镌刻着淅川全县移民村庄和移民的名字,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里,存放着“碑上家庭”祖辈使用过的农具,桌椅板凳,锅碗瓢勺,甚至,他们世代居住的院落草房,也完整陈列在博物馆内。“移民丰碑”四个大字临江而立,眺望浪涛东去,是送别,更是召唤。
这个家值得回来,回来共叙同忆家乡那个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踏上了这方与跨世纪工程息息相关的土地。还是那片月季园艾草园,花香药香已经成为一方土地的资源;还是那个村,移民新居已经成为“大邹庄”,移民成了合作社分红的股民;还是那片土地,果林的枝头上,挂满了世代的希望;还是那一库碧水,一句“吃水不忘掘井人”的话语,被淹没的乡愁从此化作荣耀与辉煌……
这就是南阳,用大爱在等你回来。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高级记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