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文以载道,缀连古今。古籍延续着中华文明文脉,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国家图书馆有这样一群古籍修复师,他们心细如发,妙手补书,让古籍再现光彩。
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古籍修复师宋晶和同事一起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册西夏文献。这批西夏文古籍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然而,历经岁月的沧桑,这册古籍板结、缺损、霉腐,已经“脆化”到拿不起来。宋晶需要在最小程度破坏原品的情况下,修补“搭口”纸沿边不超过原书的1毫米。
修一册这样的古籍,少则几周,多则大半年。2015年,北京大学文物保护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满怀职业理想的宋晶刚来到国家图书馆,遇到的考验超乎了她的预料。
在修复专家的悉心教授下,古籍馆文献修复组的年轻人都迅速成长了起来。国家图书馆现有古籍修复师21人,青年修复师占比超过70%。敦煌遗书、颐和园相关图样等“样式雷”建筑图档以及一些传世名碑拓片,正在他们的手中重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