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率略低于常规接种疫苗(2)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率低

“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报告率比每年常规接种的疫苗略低。”冯子健说,报告的不良事件中,一般反应占81.29%,发生率为57.27/100万;异常反应,占5.47%,发生率为3.85/100万。

在报告的一般反应中,主要为局部疼痛、红肿、硬结以及一过性发热等症状。在异常反应中,报告例数居前五位为过敏性皮疹、其他过敏反应、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生例数分别为7217例、1309例、549例、366例、290例。

“总体看,我国新冠疫苗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报告率均低于2020年全国其他常规接种疫苗的报告水平,这些常规接种的疫苗包括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等。”冯子健说,国际上大规模使用我国新冠疫苗的国家迄今也未发现疫苗安全问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新冠疫苗是非常安全的。

不良事件处置科学有效

如果特殊体质的人群打完疫苗后出现急性过敏现象,会有生命危险吗?又当如何处理?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表示,与其他的疫苗类似,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极少数人发生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绝大多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发生,只要及时处置,马上可以得到缓解。

为做到及时、科学、有效地处置不良事件,国家卫健委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要求接种单位必须做好应对急性过敏反应的处置准备,例如配备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物以及相关救治器材等,同时通过加强培训指导,确保现场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实施紧急救治。

“从各地的监测和统计情况来看,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以来,我国对新冠疫苗接种不良事件的处置是及时、科学、有效的。”王福生说。

此外,当怀疑某异常反应与疫苗相关时,需进行报告,如果是严重的疑似不良反应,需请专家组进行调查并诊断,具体由专家组根据疫苗情况、接种情况、疾病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做综合分析,最后判定是偶合反应还是有因果关系,如果不良事件确实被判定为与疫苗接种有因果关系,国家有完善的补偿机制。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