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格桑花开又一年

2021年7月,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一年来,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抓住发展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交通网铺就幸福路

7月9日,拉萨至日喀则高速公路二期首座特长隧道——仁布隧道双线贯通,通车的日子更近了。“将来无论是外出参展销售,还是外地客商来合作社参观采购,路途时间都会大大缩短。”日喀则市仁布县贡举藏文化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朗多对高速公路通车充满期待。

2012年至今年6月底,近3400亿元资金投入高原交通领域。截至目前,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超12万公里。

从北到南,从东向西,连接西藏那曲、山南、林芝、日喀则的高等级公路在拉萨交汇,以拉萨为中心的3小时综合交通圈正加快形成。在去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西藏自治区主席严金海表示,要把以拉萨为中心的3小时城市圈打造成为全区最具发展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影响力、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经济圈,构建全区重要增长极。

高速穿越山河,复兴号疾驰大地,空中金桥飞架68座城市,农牧区扬灰路、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水泥路。如今,西藏交通事业飞速发展,逐步建立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等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路通了,我们有机会走出大山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孩子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各种生活用品也不再靠人背马驮,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家住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县背崩乡的村民白玛次仁说。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7月16日,重庆“万人游昌都”旅游直通车首发,这是重庆市文化旅游委联动昌都市旅游发展局策划的项目,这也是首个以昌都为目的地的直通车旅游团,标志着昌都实现“过境游”向“目的地游”的转变。

作为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西藏精心谋划文旅产业,在坚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今年将力争4A级景区再增加4个,5A级景区再增加1个,全年接待游客4600万人次,实现收入500亿元。

在拉萨市林周县的格桑塘现代农牧业产业示范园内,三五成群的牦牛或在圈舍食槽旁吃着精心配比的饲料,或在户外“散步”。格桑塘现代农牧业产业示范园是西藏首个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农牧示范园区。如今,这里不仅构建起草、牛、肉、奶一体化产业链,还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增收。

“园区将以牦牛繁育为抓手,力争3年内把格桑塘建设成拉萨市乃至西藏自治区的优秀现代化养殖示范园,为农牧民切实带来实惠。”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派出的挂职干部林周县副县长朱彦宾说。

7月19日,苏洼龙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开工建设的首座电站、国家西电东送接续基地的先导工程正式投产;7月20日,拉萨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填补了西藏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空白……西藏紧紧围绕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高原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牧、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确立为重点产业,不断优化结构、扩大规模。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6月,尼玛措从西藏技师学院毕业,通过学校对接找到了专业对口、收入不错的工作。对于未来的生活,她满怀憧憬。坚持就业优先,西藏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程,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推进农牧民组织化、规模化、常态化转移就业。今年,西藏还将实现60万农牧民转移就业。

“在上海援藏医生和本地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我的腿部血栓得到了有效缓解。现在看病很方便,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服务。”77岁的日喀则市民旦增罗布说。截至去年底,西藏已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常见病易发病不出县区就能治疗。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格桑玉珍介绍,得益于援藏政策,西藏已精准培养不同层次医疗骨干2400余名,一大批本地医生加快成长为各医院的中坚力量。“组团式”医疗援藏开创了高原医疗新局面。

格桑花开,幸福路宽。站在新的起点上,沐浴着民生暖阳,高原各族干部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正在为加快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接续奋斗、奋勇拼搏。(经济日报记者 代 玲 贺建明)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