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和智能化,是农机转型升级的方向。
“我们的大型收割机一天能作业300多亩,而普通收割机才100多亩。”尚跃告诉记者,凭借农机物联网建设,农机在导航系统支持下自动走直、实时获取作业数据。“以玉米播种机为例,一行播下来,从这头到那头误差不超过5公分。”
农业重要装备自主研制力度不断增强,农机作业服务提质扩面,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推进……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
小农户用上现代农机,离不开种粮大户的助力。
在政策支持下,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种粮大户李士银发挥规模经营优势,购买8台粮食烘干机、3台无人机等农业机械,同时建设可容纳300吨粮食的粮仓、日产120吨的大米生产线。
徐淙祥(右一)和儿子徐健(左一)、孙子徐旭东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里查看新品种作物生长情况(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这些农机不仅能满足自身需求,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李士银说,今年夏粮生产期间,仅无人机打药一项,服务面积就超过2000亩。
育主体引新人:青春力量释放种粮活力
“三夏”时节,“90后”海归硕士平东林凌晨4点30分就起床忙碌,每天要往田里跑上两三趟。
4年前,平东林回到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汊涧镇张营村干起了农业。创建“云上小农”线上平台,开通认养地块项目,让消费者通过摄像头实时追踪水稻生长全过程,目前开放的630亩地已全部被消费者认领;全程托管6200多亩耕地,从繁多的水稻品种中精选种植2个优良稻种,收割时以高价回购,提高农民种粮效益;把秸秆变“废”为宝,发展起秸秆炭化产业……老一辈种粮人难以实现的“农事”,平东林经过探索让它们变成了现实。
7月7日,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种粮大户平东林在秸秆炭化厂房用水分测定仪检测秸秆炭粉水分指标。新华社发(朱礼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