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福建晋江: 唱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二重唱”(2)

文化不仅丰富了晋江的内涵与色彩,如今还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晋江梧林村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村里留存近百栋建筑,包括雄伟的古罗马式、哥特式洋楼,以及南洋风味的番仔楼。它们大都是20世纪初,村里远渡重洋的华侨出资修建的。“2016年,梧林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此后,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被定为福建省重点项目。”梧林传统村落项目办常务副主任金宏勃对记者说。如今,通过“修旧如旧”、景观提升,这些历史建筑被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大众,为这个明代村落留住了文脉与乡愁。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过去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发展。村里的一座红砖古厝里,村民蔡灿艺开办的“南洋咖啡馆”生意兴隆。“我以前在泉州做外贸生意,前年春节回乡,看到家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前破旧的老房子通过修缮,有了浓浓的文化味,引来了大量游客,当时我就下决心要回乡创业。”蔡灿艺说,现在村里引进专业的旅游公司,村集体还在其中占有股份。“我们不但可以在家门口开店做生意,也是文化旅游公司的股东,子子孙孙都受益。”蔡灿艺笑着说,用好了乡村文化这个大宝藏,现在村民捧上的不是“铁饭碗”,而是“金饭碗”。

离梧林村不远,卡尔美体育用品公司总部大楼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在开展的读书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党员群众;“卡尔美足球文化主题馆”装饰一新,即将开馆;新投建的绿色智能工厂,实现了全生产流程的智能制造……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让这家企业尝到了发展的甜头。“我们企业以前做传统代工,现在正向品牌运营转变。”卡尔美公司总经理柯永祥告诉记者,企业的卡尔美品牌收购自西班牙,如今正逐渐融合中国的体育文化、晋江开放包容的区域文化,形成自主的文化品牌。柯永祥说:“从做产业链的下游到涉足产业链上游,我们充满信心,因为有晋江深厚的文化积淀做支撑,有泱泱大国的底蕴做靠山,企业一定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大放异彩。”

以“文”兴业,推动了城市的融合发展。这些年来,“大美晋江”的名片越来越亮,县域经济实力也持续位居福建首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四位。

(本报记者高建进)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