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新魅力,新天地——非遗传承发展观察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新魅力,新天地——非遗传承发展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新魅力,新天地——非遗传承发展观察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题:新魅力,新天地——非遗传承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赵东辉、王学涛、陈志豪

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全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拉开帷幕。展演展示、互动体验、产品展销……越来越多非遗项目线上线下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多地调研,感受非遗传承发展情况。

为“绝活”注入青春气息

山西省新绛县“90后”小伙儿蔺霄麟多年前从黄土高原前往韩国学习现代陶瓷工艺,如今毕业,他毫不犹豫返乡。“我的目标就是要传承好澄泥砚。”

澄泥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孕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明代达至炉火纯青。因看似碧玉,抚如童肌,叩之有金石之声,用则腻而不滑,发墨而不损毫,它的制作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爷爷和父亲都是澄泥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蔺霄麟从小耳濡目染,渐渐喜欢上了这“泥土间”的艺术。

留学归来后,蔺霄麟大胆创新,通过调整窑温及窑内氛围,使澄泥砚的颜色从原来的3种增加到8种,并在设计上注入更多青春元素。他还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开网店、直播等,让澄泥砚走入更多年轻人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新魅力,新天地——非遗传承发展观察

蔺霄麟创作的虎虎生威砚,灵感来自民间虎头帽,周围雕刻如意祥云22朵,寓意2022年吉祥安康。(受访者供图)

“我希望在保留澄泥砚传统内核的同时,融入更多时代元素。”蔺霄麟说。

随着越来越多青年人加入,传统的“非遗”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重回生活。

你见过会变脸、喷火的木偶吗?31岁的徐宁通过创新,为省级非遗项目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注入新活力。

徐宁出生在甘肃省张掖市,当地人称杖头木偶为“肘娃娃”。娃娃以木头作为撑杆,外面装饰戏服、头饰等,唱戏的人用手肘把木偶撑起来,掌控着娃娃的表情和动作,以应和秦腔唱词。在娱乐匮乏的年代,当地婚丧嫁娶都要唱一出杖头木偶戏。

在四川上大学时,徐宁迷上了川剧变脸和吐火,跟随恩师刻苦学习4年。毕业后,他回到张掖市在甘州区文化馆工作,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不受年轻人欢迎”的困境深深刺痛着他。他下决心为木偶戏寻找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新魅力,新天地——非遗传承发展观察

徐宁(右一)在进行杖头木偶戏表演。(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