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6月5日电 题: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巍巍大别山,红色精神传承不息;滔滔江淮水,激荡强劲发展脉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安徽考察,强调新发展理念,擘画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重大战略,江淮大地留下了他跋山涉水访贫问苦、谋“国之大者”的足迹。安徽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安徽,曾是长三角的“旁听生”。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推动下,安徽成为“正式生”。
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从安徽来讲,加进来后,就犹如种地,改良了土壤和墒情,加上优质的种子,庄稼就长旺盛了。”他强调,安徽“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让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董事长丁毅难忘的是,2020年8月,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总书记走进车间,嘱托马钢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能够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当时,位于上海的中国宝武集团和马钢实施战略重组不久。
3月3日,在中国宝武马钢一车轮生产车间,成品车轮在吊装准备发货。
新华社发
牢记总书记嘱托,马钢人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机遇,2021年实现营收破千亿元、利润破百亿元的历史突破。今年,马钢自主研发的350公里时速的高铁车轮将在复兴号动车组上实现整车装用,中国高铁穿上了国产“跑鞋”。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2021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167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安徽还积极“链”入长三角,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优势,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加快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1年有400余亿元的优质农产品摆上沪苏浙居民的餐桌。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安徽频频提到的关键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2020年8月,来到安徽创新馆。两次考察都详细察看了科技成果、询问创新发展,总书记强调:“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
在安徽创新馆拍摄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模型(2020年8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锚定科技创新共同体,安徽不断深化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安徽,已经挂牌组建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墨子号”“九章”“祖冲之号”“人造太阳”等重大科技成果世界瞩目,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独树一帜,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如今,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国家第一方阵,能级之变、位势之变、创新之变前所未有。
“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农村人口多,又曾有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一度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总书记牵挂这里的乡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第一天,便一路奔波来到大别山腹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总书记勉励大家,“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5月11日,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在整理货架,货架上码放着木耳、香芋干等当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