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开始构建四梁八柱,各种管控型政策工具不断完善。
无人机拍摄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新华社发)
“农田必须是良田”
田,不仅要保量,更要提质。
“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更高要求。
一方面是节流。2020年7月,总书记又一次踏上吉林的黑土地,来到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头顶烈日,步入玉米地深处,总书记走到黑土断面观测点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语重心长道:“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另一方面是开源。今年3月,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相继在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挂牌。中心的设立,将推动提升我国粮食科技创新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能力,为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