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袁晴
起床做饭、照顾父亲、努力读书、勤工俭学……这些是“00后”男孩马永恩的生活日常,十多年来,历经春夏秋冬,一直风雨无阻。马永恩是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的一名学生,“带着父亲上学”是他身上最为人知晓的标签。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马永恩7岁那年,父亲马小全患上了急性脊柱炎瘫痪在床。为了给父亲治病,家庭负债十余万元,母亲也最终离家出走,从此马永恩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照顾父亲的重担落在年幼的马永恩身上。
“人没有锄头高,便开始锄地播种;捡废品卖钱,为父亲筹药钱;每天早上喝碗七毛钱的粥,有时候还会吃不饱饭”……这是马永恩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
马永恩给父亲做饭。
当年的他,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天真孩子,但生活的艰辛和磨砺让这个男孩快速的成长蜕变。马永恩用行动,给孝顺、勤奋、乐观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对我来说,‘难’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也是一种锻炼。我不喜欢抱怨什么,抱怨有什么用呢,也改变不了现实啊。”马永恩说。在这样的状态下,马永恩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努力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父亲在,家就在,我要带着父亲上大学”
2020年马永恩考上了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顺利考上大学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此刻马永恩却犯了难。面对大学学业和生活无法自理的父亲,马永恩最终决定带着父亲一起上大学。
床、桌、铁皮柜……这就是马永恩和父亲在学校的“家”,简单但是整洁。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电锅,里面是马永恩为父亲煮的面。“因为电锅没法炒菜,我和父亲最常吃的是鸡蛋面。”马永恩说,虽然吃得清淡点,但一顿饭就能省下近10块钱。
马永恩推着父亲在校园散步
每天,马永恩除了上课和照顾父亲外,还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勤工俭学——在学校食堂和图书馆做兼职。“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马永恩说,“我早上在食堂做完兼职后,再赶去上课。每天都很忙,但很充实。”
“爸爸是我唯一的亲人,如果爸爸有什么意外,我就真成孤儿了。对我来说,照顾父亲没有什么应不应该,值不值得,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父亲在,家就在。”马永恩说。
得益于马永恩的悉心照顾,这么多年来,马小全从未长过褥疮。“永恩从小就很听话,很孝顺,没有永恩这孩子,我活不到今天。”父亲马小全动情地说。
马永恩的辅导员郑炳颉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带马永恩到宿舍的情景。马永恩整理好床铺后,慢慢将自己的父亲抱起来,放到床上安顿好,再独自收拾行李和房间。一连串如此熟练的动作,却让郑炳颉感到心疼。
“活成一道微光,让生命迎难而上愈发坚强”
考上初中,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将来考研究生,找个收入高的工作……每到人生的一个阶段,马永恩都会提前规划好下一站的目标,而在他的每一个目标里,都要带着父亲一起。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奋进的人,这个自幼与父亲相依为命、背着瘫痪父亲上大学的“00后”男孩,终于在生活的磨砺中将自己活成了一道光,这道光照亮了自己,也激励着他人。
10多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马永恩每天都早早起床洗衣服、做饭,照顾马小全起床、吃药。他会用轮椅推着马小全到院子里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和他聊天,还会为马小全按摩双腿。“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拖累了孩子。”马小全说。
马永恩带父亲遛弯
马永恩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生活带给他的那些苦难,幸运的是他没有被苦难压倒,反而迎难而上,愈发的坚强。生活,终将对这个乐观的男孩露出了微笑。
对于未来,马永恩说他有个梦想,就是像电影《背起爸爸上学》的故事原型李勇一样,努力学习,考上研究生。“我要做一个像李勇一样的人,努力学习,考上研究生,回馈社会。”马永恩说。
(后期: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