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字观新时代 | “精准”之战

绘学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都抱有深深渴望。

从梁家河知青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对乡亲们摆脱贫困的渴望,感受尤为深切。“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习近平先后在中国的县、市、省和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重要内容,他花的精力也最多。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十八洞村,湘西的一座普通小村庄。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围坐在院坝上拉家常、话发展。谈起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总书记形象地打比方,要建档立卡摸清每户致贫原因,不能“手榴弹炸跳蚤”。

“他希望大家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不要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村民施成富回忆道。

在这里,总书记正式提出“精准扶贫”。

截至当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如何啃下“硬骨头”,“精准”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有着深入思考,并在多次考察和讲话中不断丰富“精准”内涵。

“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