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举行的学生成人礼上,年满十八岁的高中生与家长走过“成人门”。新华社发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高级中学被称为“挂在半山腰的学校”。该校作为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华社发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会泽一中高三学生刘萤的家长,见证了学校的变化:“和10年前相比,会泽一中校园面积扩大,教室和宿舍的设备更新,教师的水平提高,在服务育人方面做得越来越好。”这所县中的变化正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的缩影。
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为鲜明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目标追求,表明了党中央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这是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1.4%。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仅走上快车道,更是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6万所。招生904.95万人,在校生2605.03万人。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294所。
2021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4%。
2016年—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90.7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托底:保基本补短板
“‘把优质教育办在百姓家门口’成为全校教职工的信仰!”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卞春龙告诉记者,“这10年的变化,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投入与支持。”
在这座花园式的校园里矗立着四座大气的教学楼;教室里配备“互联网+智能触控”一体黑板,孩子们可以在教室里与北京同步互动收看“天宫课堂”直播,一支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正快速成长,学校教师挖掘自身专长,面点制作、3D创意设计、戏曲学唱、书法、围棋,形式多样的社团课应运而生……
4月的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满眼皆是春意。梧桐早发,芳菲缀满枝头;书院里,学子伏案静读。
校史馆、同仁楼、梧桐大道,一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是读书的好地方;课堂上的专注聆听,下课后的不断追问,同窗间的合作比拼,这是勤学的模样。
学习之余,更多美食不可辜负:红烧肉、大排面、大鸡腿……尽可安心选;寝室宽敞、舒适,有独立卫生间,有热水……一方小天地成为学子们的“小港湾”。
和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一样,这所诸暨牌头镇的百年老校同样焕然一新。
诸暨市牌头中学副校长王惠丰谈道:2017年,投资1300多万元的同文书院等交付使用;2019—2021年,又接连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校园提升工程。在诸暨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550万元用于智慧校园建设。
“早些年,我们乡下的老师尽可能想考到城里边去教书;现在,都没老师考了,毕竟城里乡下差距也不大。”王惠丰说。
作为一名管理者,王惠丰感受到的变化实实在在,“以前,在钱的问题上操心,为各种经费发愁。现在,就是一心想把学校办好,把教学质量提上去。”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普通高中建设资金391亿元,各地加大了经费投入,全国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4570所。大班、超大班一直是普通高中教育的“痛点”。各地结合实际实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中西部贫困地区,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最大短板。面对县中发展面临的困境,专家们指出:“高中教育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软腰’,这个‘腰’直不起来,教育强国梦就难以实现,高中教育也很难‘强筋壮骨’。”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县域高中建设”。2021年底,《“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为提升行动计划)发布,提出国家继续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项目,重点支持改善县中基本办学条件。
一系列举措指向“强腰”“强筋壮骨”,人们进一步意识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
“学校每年从全国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入职以后加以重点培养。”展望未来,王惠丰更加有信心。
提质:强师资做特色
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会泽一中学生赵彤印象里,最难忘的是在“容家祠堂”院子里举行的那场文学社社团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在桂花树下朗诵作品,一起吃水果、分蛋糕。
“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那天我吃着吃着流泪了,为自己能遇见这么好的老师,在这么温暖人心的校园读书而感动。”赵彤说。
好老师从何而来?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教育体育工委书记、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张宏介绍,县级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用于奖励为教育发展尤其是高中教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实施政府特殊津贴,提升教师幸福感、获得感和荣誉感,细到关乎教师队伍稳定的夫妻两地分居问题,都被纳入议事日程。
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为攻坚计划)发布,扩大教育资源、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列入其中。
“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适当向县中倾斜,合理核定县中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
张宏告诉记者,近年来,会泽县招聘新教师2802人,其中2020年补充新教师1373人。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县教育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全面的培训培养,化解优秀校长、骨干教师流失和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让师资队伍整体提升。
苏州市第六中学的另一个牌子是: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与历史名街的平江路南北相对,比邻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校内400年历史的明式古建,后为清朝江苏巡抚许乃钊故居。”苏州六中党总支书记、校长朱文学一说出学校的地理位置,人们自然就能察觉它的文化艺术气息。
转身成为一所艺术特色高中,让苏州六中走上“艺文并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攻坚计划”提出,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校内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质量是应有之义。既需重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不均衡问题,也需要关注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地区深化内涵发展,改变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倾向,探索多类型的育人模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表示,可以设置科技类高中、普职融通高中、人文学术类高中、艺体类高中等高中学校类型,引导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发展,形成区域内普通高中健康发展的生态。
春风解意,执笔画景。把岸柳青青、小桥流水、莺飞草长、屋檐翘角、桃红李白、迎春花黄收进了画里。
修身立态、炼思凝神。舞动一颗向上的艺术之心,在光阴里成长,已由懵懵懂懂渐入佳境,成就更好的自己。
苏州六中学生吴辰茜情不自禁说道,走进美术画室,熟悉且美好的颜料、铅笔的味道萦绕鼻间,伴随着那颗埋在心底的艺术种子悄然地生根发芽……
高中教育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要与个人的需要当下,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对人才需求日益多层次、多规格,个体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这就决定了普通高中育人目标的多样化。陈如平认为,这就需要站在育人的高度、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立场,探索多类型的育人模式。
协调:调结构谋发展
喜讯连连。
4月17日,在2022年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选拔赛中职组“分布式光伏系统装调与运维项目”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为荔波职校)代表队勇夺省赛第一名,拿到国赛入场券。
4月21日,大赛中职组“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项目中,荔波职校20级机电专业“00后”女孩潘幸品荣获全省第一,她也将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证明中职生实力的不仅是一次次大赛,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有的还提前拿到了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录取通知书的“预约单”。正如荔波职校20汽修3班吴万沈在中职一年级便获得省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他说:“我选对了学校,选对了专业。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通过技能大赛获得高职免试资格,将来一定要成为优秀的社会有用之才。”
高中阶段教育不只是普通高中,还有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更注重普高和中职的协调发展,更注重教育的质量。
应当承认,中职教育确实是“短板”。“攻坚计划”提出,要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在与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开展东西部协作中,荔波职校努力学习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全力打造“学校像企业、教室像车间、课堂像工段、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学徒、教案像图纸、作业像产品”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让学生在教学改革中学到真本事。
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备受关注。在法律层面,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提出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在一些专家看来,这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了法治基础。
投身于职教园,从原来的一张张模拟试卷、一堆堆作业本的批改身份转变成了一个个电路的设计制作、一条条功能程序的编写“双师型”教师,荔波职校的教师们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他们相信,会有更多像潘幸品、吴万沈一样的同学,在融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中,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找到自己发展的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