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在望,草木葱茏。一场“思想盛会”刚刚在中国海南落下帷幕,向世界发出团结协作、共建未来的呼声。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如何应对?亚洲怎么办?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又一次回答了“时代之问”,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亚洲与世界指明方向。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这是2013年以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第五次主旨演讲。这份闪耀着中国智慧的方案以船为喻,呼吁人们同舟共济、坚定信心、激流勇进,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前进。
这是一份着力解决人类安全挑战的中国倡议,这是一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宣言,这更是一份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
亚洲好,世界才更好。博鳌激荡的智慧,带来信心与希望,昭示世界: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影响深远,国际社会需要认真思考,使其成为世界安全和发展的压舱石。”这是日本帝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露口洋介的思考。
进入2022年,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动荡。人类还未走出世纪疫情阴霾,乌克兰危机又接踵爆发,大国博弈与对抗加剧,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挑战问题单似乎越来越长、越来越棘手。“安全”之于世界,越发显得脆弱而珍贵。
习近平主席深刻洞察当前时代背景,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这成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最大亮点与成果,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习主席的这句话发人深省。各国人民都想过上好日子,但一个不安全的世界谈何繁荣发展?国际社会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维护安全?
“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全球安全倡议强调的“六个坚持”,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指明了路径。
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认为,世界要想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新安全框架,就应该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开展行动。
这份倡议凝结了习近平主席多年来对全球安全形势的深刻洞察与深入思考。早在2014年亚信上海峰会上,习主席就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强调各方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2017年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2019年中法全球治理论坛、2020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2022年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在多个国际场合,习主席不断阐释、丰富与发展这一安全观。
当前,俄乌冲突是世界安全问题的集中反映。无论是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峰会,还是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全球安全倡议,正是对这一安全观的丰富和发展,既继承了其核心内涵,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既展现出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观视角;既是为解决人类安全的现实问题,也着眼于谋求世界和平的长久之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操性,展现出一位大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与天下胸怀。
当今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早在2015年,也是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就曾指出,“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这一论断在当时来看极富前瞻性,对今日的国际局势而言更具指导性。
以乌克兰危机为例,冷战结束后,美国和北约以追求自身绝对安全为目标,持续推进五轮东扩,给欧洲安全埋下严重隐患。包括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在内的分析人士纷纷指出,美国应为俄乌冲突负主要责任。
追求绝对安全最终带来的只能是安全困境。正是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倡导各方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坚持通过谈判停止冲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合作增进互信。不少国际人士表示,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为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中国不仅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者,也是践行倡议的行动派。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阿富汗、缅甸、中东、叙利亚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支持联合国依据授权开展斡旋和维和行动,成为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015年,习近平在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时讲述了中国一名维和战士和志虹的故事。她在海地执行任务时不幸殉职,留下幼子和父母。她生前曾写道:“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这是和志虹生前的愿望,也代表了中国人对和平的守望。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评价说,中国是“当今世界需要的一股和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