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都没有安全之前,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安全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乔帕甘认为,要找到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合作机制来推进疫苗的接种,确保疫苗的可及性和平等性是人类的道德议题。
填补“免疫鸿沟”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博鳌亚洲论坛咨委、阿斯利康董事长约翰森表示,首先是产量和生产能力,下一阶段是确保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获取性。这需要学界、业界和政府的广泛合作,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为缩小“免疫鸿沟”,发达国家能做什么?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指出,“要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帮助其构建有效的卫生医疗系统,鼓励发展中国家打造自己的产能,而不仅仅是捐赠。”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认为,缩小“免疫鸿沟”涉及至少四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做到真援助,不是先把疫苗囤积起来,等到自己差不多了,甚至囤积的疫苗几倍于人口数量之后才捐赠;二是通过国际合作,满足疫苗冷藏条件、运输方式等特殊要求,解决疫苗的可及性问题;三是提升接种能力,授人以渔,比如中国发挥沿边省份的作用,派遣医务工作者和医疗专家指导老挝、缅甸等国建实验室,开展新冠检测,把偏远地区变成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区域;四是提升受接种者的接种意愿,介绍科学知识,让大家发自内心愿意接种。
科学为盾战胜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迄今已两年多,多国研发出多种技术路线疫苗,在全球广泛接种,不断提高人群覆盖率,同时也不断研发出各种抗病毒治疗药物。但由于单纯接种疫苗仅能减少重症和死亡,不能很好地阻断病毒传播,加上病毒不断变异逃脱免疫,加剧对现有疫苗使用的挑战,导致现在全球疫情还在持续并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