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战疫守“沪”| 越是这时候,越需要保持定力形成新共识

大多数生活在上海的居民,恐怕从未如此刻般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正与时代“同床共寝、相拥而眠”。

不用亲自走出家门,各类航拍视频和新闻报道里也能看到,昔日车水马龙的外滩、人民广场等在白日里也披上了静默的外衣;想象中光鲜亮丽的金融人士们在办公室打起了“地铺”,外卖小哥成为联通城市血脉的重要动能;大多数人则闷在家中,一边为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数而焦虑,一边发现小时候热衷的“抢菜”游戏变成了现实……在这样的“春天”里,沮丧、焦躁、不满甚至是愤怒都不鲜见。

4月9日,在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和第一批完成出院手续的四名康复者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情绪有波动当然可以理解。毕竟,就连托尔斯泰这样的大文豪也不能免俗。他在1858年9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很愉快。决定了,应当爱、应当劳动!就这样。然而,紧接着的第二天却又写:很累。不想爱了,也不想劳动了。

可是,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有磨砺,始得玉成。当前,上海疫情仍处高位运行状态,疫情防控也进入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越是在这样矛盾交织的时候,越需保持理性、摒弃成见,形成更多的新共识,凝聚更大的力量,携手抗击凶悍的疫魔以及带来的种种管理、治理、服务难题。

4月9日,在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第一批完成出院手续的四名康复者走出医院。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必须摈弃“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的模糊看法,结合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巨大、基础病患者绝对数量巨大、医疗资源还不充裕且不平衡等国情社情实际,全面正确认识到奥密克戎蔓延开来的巨大危害性,坚决拒绝“躺平”思想。

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努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如今,我们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将这一目标变成现实”的勇气。

动态清零,需要破釜沉舟的气魄。奥密克戎的“难缠”程度超乎想象,既是对全体社会成员体力的消耗,也是对意志力的挑战,因此需要每一个人戒急戒躁、保持战略定力。尤其是对于广大居民来说,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居家封控,都应不折不扣地遵守相关要求,不让每一次的努力白费。

4月7日,工人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作业。新华社记者丁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