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涯
又是一年清明时,风淡雨轻思故人。为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疫情防控,大力倡导文明、绿色、安全的祭扫新风,全国各地出台多重便民举措: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针对不能到现场进行祭扫的家属,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代祭服务,公墓提供免费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基本代客祭扫服务;“广州民政”微信公众号上线“广州市清明祭扫预约平台”,市民可通过该平台预约现场祭扫;江西宜春市采取分时错峰、预约限流等举措进行限制性祭扫,严控入园祭扫人数,降低疫情防控风险……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祭扫亦是追思与缅怀祖先的规定动作。在时代发展的当今,我们从中管窥到孝与礼的全新体现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里,始终有“天人合一”的朴素情怀,它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之中。发轫于农耕时代的清明节,自古就有着“人间气清景明,世间万物皆显”的生动语境。从历史长河打捞沉淀而出,清明既有敬畏自然的深厚寓意,更有传承文化的重要基因,只不过后人往往有些舍本逐末:焚烧纸钱、放鞭炮、燃香烧腊等老习俗曾是清明祭扫的经典场景,烟熏火燎让“人间四月天”多少有些黯然失色。好在“清洁明净”始终是众之所望,在文明的集体倡导下,更多人通过无烟祭扫等方式,承接起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丧,与其奢也,宁俭。”在老祖宗的智慧引领下,现代人终究找到了返璞归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