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 冬奥财富弥足珍贵(2)

冬奥防疫实行闭环管理,提供了大型赛事抗疫的成功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讲,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最大的考验;要严格落实“双闭环”管理,完善场馆防疫措施,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发生。面对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病毒和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在充分协商和广泛讨论基础上,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共同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明确简化办赛、建立新冠联络官机制、“一场一策”、“一馆一策”等原则,加强远端管控,严格闭环管理,严密场馆防疫,建立会商工作机制,实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管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人、物、环境同防”等疫情防控策略,执行全程疫苗接种,落实每日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有外国政要表示,谁得冠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疫情之下相聚在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中国,相聚在全世界最好的城市之一——北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在确保安全和给予运动员一定自由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使闭环内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成为展示中国防疫成就的平台,也为疫情下举办国际性重大活动提供了范例。  

三、总结办赛成果,用好冬奥遗产,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雪花隐去,圣火熄灭,北京冬奥会向世界打开了感知中国文化的新窗口,向全球展示了“双奥之城”的底蕴和底气。北京冬奥会筹办的影响远不止赛事本身,更给我们留下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奥运场馆、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区域协同、志愿服务等丰厚的冬奥遗产。我们要全面总结办赛成果,大力践行可持续的办奥理念,持续实施遗产战略计划,为主办城市、广大民众和中国发展带来长期、积极的收益,引领社会文明进步,努力成为奥林匹克遗产领域的“先行者”。  “三亿人上冰雪”成为重要奥运遗产,带动冰雪运动走向新高度。北京冬奥会的成效之一,就是成功带动“三亿人上冰雪”。从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到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3.46亿,冰雪运动在中国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快速推广。冬奥筹办极大推动中国冰雪运动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储备,截至2021年底,中国超过2800所学校将冬季运动纳入课程,北京冰雪运动社会指导员已达2.3万人。我们将传承好“三亿人上冰雪”这一重要遗产,推动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协调发展,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引导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宜冰则冰、宜雪则雪,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冰雪运动场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降低参与冰雪运动的门槛,营造人人能参与、想参与的环境。积极推进体教融合,推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打造世界冰雪运动强国。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加大冰雪装备产业的原创性技术与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持续扩大冰雪运动产品供给,同时加速上下游产业和关联行业发展,释放多重红利。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 冬奥财富弥足珍贵

图为2022年1月31日上午,京城的冰球运动爱好者们穿戴整齐在八一湖冰场展开“冰球大战”,践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北京日报记者刘平/摄

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和重大活动保障能力极大提升,充分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在中央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北京冬奥组委、中央各协调小组、北京市和河北省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三级赛时指挥体系高效运转,赛事运行、观众组织、交通调度、医护救治等体系周密完备、环环相扣。北京依托冬奥筹办,持续推进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推动各类国际交往场所设施扩容、完善和提升,增强重大国事活动承载能力。我们将以成功举办冬奥为新起点,持续完善服务国家国际交往、可举办全流程主场外交活动的核心承载空间,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强化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打造国际会都专业服务品牌,加速聚集国际高端要素,更好发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用显著发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冬奥会犹如点睛之笔,成为推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6年多来京张携手,形成了协同发展的丰富实践。我们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大力推动协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京张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相连相通,建成“一条高铁、多条干线”的交通网络,大幅提升京张两地通行能力。深化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联防联建,以治气、治沙、治水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京张地区冰雪产业协同布局,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冰雪产业集聚区。发挥北京资源优势,助力张家口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依托北京冬奥会场馆设施,发展壮大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会议展览等业态,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促进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 冬奥财富弥足珍贵

图为2022年3月6日,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前,志愿者们为韩国选手清洁轮椅。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精神文化遗产弥足珍贵,不断增强“双奥之城”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2022北京新闻中心共主办了50场“双奥之城新气象”城市形象和火炬传递采访活动,邀请中外媒体记者高频次大密度实地走访北京城,“双奥之城”的历史文化魅力通过镜头传递到世界各地,北京推动国家文化走出去、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成为现象级“文化IP”,引发世界热议,既体现了文化产品创作水平的大幅提升,也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绝佳契机。冬奥筹办过程中,北京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超过100万人递交志愿服务申请,18000多名志愿者为参赛运动员提供志愿服务,758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区全部开门迎客,超过20万人次城市志愿者扮靓冬奥、点亮城市,一朵朵志愿者“小雪花”频频出现在冬奥运动员们的合影中,志愿精神在北京汇光成炬,让北京这座大都市愈发文明温暖。我们将以冬奥为契机,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推动文化创新成果和文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凝聚促进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精神力量,使北京冬奥的精神文化遗产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