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千里春耕“气象”新(2)

在受秋汛影响严重的山西运城,去年极晚播小麦占比很大,“土里捂”“一根针”的弱苗,曾经举目皆是。如今,在汾河边的麦田上,绿油油的麦苗一眼望不到边。今年春天以来,山西各级气象部门组成春管气象服务团队,主动出击给各地麦苗“问诊”。运城麦农王建力就与气象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可以随时通过视频邀请专家作诊断,根据专家推荐的晴好天气,浅锄轻划,给土地增温提墒。

“今年丰收有信心!”经历过去年秋汛的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起南村村民王仙岭说。今年,山东启动“科技壮苗”行动,农技和气象专家到田间巡回服务。在专家指导下,王仙岭深翻土地、宽幅精播改善土壤条件,他种的冬小麦如今每株有两到三个分蘖,连上主茎每亩群体60万穗左右,麦田间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不负春光抢抓时机——

趋利避害助力夏粮生产闯关夺隘

前期“底子薄”,后期“营养”自然要跟得上。所幸人努力,天帮忙。

“预计今年4月到5月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冬小麦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钱永兰表示,这两个月,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接近常年。

虽然气象条件整体向好,但对灾害性天气的防范仍不可放松:春季气温波动大,强降温会导致晚霜;气温回暖,冬小麦需水量增加,更要提防干旱的不利影响;部分地区降水增多,小麦赤霉病防治同样需要引起重视……放眼各地,气象部门行动起来,助力冬小麦春季管理闯关夺隘。

多成穗、成大穗,离不开“拔节水”。

3月16日,安徽宿州,埇桥区时村镇林口村秋德家庭农场负责人孔祥志期盼已久的“头水”终于来了。

前期这里连续多日无雨,农田偏旱。安徽气象部门在准确预报出3月16日至17日的降水过程后,立即制定人工增雨作业计划,开展多轮、多手段作业,沿淮淮北小麦主产区累计降水量达到25至50毫米,这场小麦“拔节水”解除了当地旱情,大穗小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