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时政新闻眼丨第五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重点谈到三件大事(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10个明确”,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首次提出五个“必由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重大决策:“要做深做细做实”

去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时隔半年,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又浓墨重彩谈民族团结,足见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这是总书记当天谈的又一件大事。

总书记语重心长:“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时政新闻眼丨第五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重点谈到三件大事

△2021年9月,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泉街社区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图/视觉中国)

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这既是重大决策,也是重要结论。

这一次,习近平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他强调,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民族团结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润物细无声,点滴在心头。总书记多次指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要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众志成城。

时政新闻眼丨第五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重点谈到三件大事

△内蒙古呼和浩特,南茶坊小学编排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课间操。(图/视觉中国)

习近平还强调,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总书记在去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重大责任:“要见微知著”

习近平谈到的第三件大事,与内蒙古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紧密相关。

总书记指出,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要见微知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领域的各种风险隐患,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时政新闻眼丨第五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重点谈到三件大事

△2021年1月,内蒙古兴安盟,执勤官兵在边防线上巡逻。(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