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全流线感受“冰立方”无障碍设施,这些设计太暖心了

希望给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提供最好的保障,希望他们能在这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获得满意的成绩。

全流线感受“冰立方”无障碍设施,这些设计太暖心了

“冰立方”落客区设有可移动坡面装置。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3月5日,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将迎来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首轮比赛,形象景观、奥运标识、无障碍设施改造等转换工作日前均已全部完成。

赛前,新京报记者在“冰立方”运行团队工作人员带领下,体验了一番轮椅冰壶运动员赛事期间的动线图。从运动员抵达到比赛结束离开,“冰立方”在无障碍设置方面几乎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力求为运动员提供舒适、便捷的比赛环境。

全流线感受“冰立方”无障碍设施,这些设计太暖心了

146米长的无障碍坡道,方便运动员出行。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加固

坡道地面统一铺设防滑材质

“冰立方”4号门外的落客区,放置了两个可移动坡面,方便运动员上下车。“我们的无障碍设施从运动员们下车开始,到他们完成最后的采访回到休息室,这一路都是贯穿始终的,可以说做到了全覆盖。”“冰立方”无障碍设施经理刘振铎介绍说。

赛事期间,运动员从“冰立方”4号门进入,一路上无障碍设施非常齐备,充分考虑到了运动员的需求。由于“冰立方”的冰壶场地在地下一层,从入口处进入比赛核心区的无障碍坡道成了最大亮点。去年测试赛期间,这里的无障碍坡道便受到运动员的一致好评。

全流线感受“冰立方”无障碍设施,这些设计太暖心了

全流线感受“冰立方”无障碍设施,这些设计太暖心了

休息室内餐台高度、饮用水摆放均方便运动员取用。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这条长达146米的无障碍坡道每9米设有一个平缓的区域,方便运动员行进期间短暂休整。同时,在坡道拐角处还装有广角镜和防撞垫,确保运动员出行期间的安全。

在“冰立方”场馆内部,无论是通往比赛场区的运动员通道,还是媒体席、看台区等都设有无障碍坡道。根据分区的不同,这些坡道的宽度从1.6米到1.8米不等,部分分区坡道可满足两辆轮椅相向而行。

此前,“冰立方”坡道地面多为地毯材质,摩擦力过大对运动员出行有一定不便。冬残奥会期间,地面统一铺设了防滑材质,可满足运动员们的正常出行。

全流线感受“冰立方”无障碍设施,这些设计太暖心了

各参赛队更衣室。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加油

暖心服务助力运动员创佳绩

在运动员的流线上,除了各条宽度不同的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也随处可见。刘振铎介绍,“冰立方”内的所有无障碍卫生间以及更衣室均采用电动开关门装置,且按钮位置完全符合轮椅运动员使用。

在这些随处可见的无障碍卫生间内,可折叠的扶手、高度适中的洗手池以及为了应急情况而设置的电动按钮等处处体现着对运动员细致入微的关切。此外,为方便轮椅运动员整理仪容仪表,无障碍卫生间内还配备了有倾斜角度的衣帽镜,十分贴心地照顾了轮椅运动员的感受。

全流线感受“冰立方”无障碍设施,这些设计太暖心了

可移动更衣室改造成的理疗室。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轮椅冰壶比赛从3月5日持续到3月12日,赛程较为密集。12支参赛队伍要先进行大循环赛,一天双赛是常有的事,对运动员体力和精力是极大的考验。为此,“冰立方”拿出两间可移动式更衣室改造为理疗室,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恢复身体。

同时,由于赛程密集,轮椅冰壶运动员午餐、晚餐很多时候都需要在场馆内解决。在运动员休息区,“冰立方”充分考虑到了轮椅运动员的用餐需求。餐台进行了低位改造,方便运动员取餐。此外,冰柜里的饮用水也进行了特殊摆放,便于运动员取用。

全流线感受“冰立方”无障碍设施,这些设计太暖心了

无障碍卫生间内,带有倾斜角度的衣帽镜。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由于轮椅冰壶运动员的特殊性,“冰立方”混合采访区也做了相应改造。防疫挡板由之前的1.2米降至0.6米,背景板景观也做了低位处理,方便媒体与运动员更好地沟通交流。“我们做的这些就是希望给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提供最好的保障,希望他们能在这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获得满意的成绩。”刘振铎表示。

全流线感受“冰立方”无障碍设施,这些设计太暖心了

混采区内防疫挡板降低了高度。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按照赛程,“冰立方”3月5日下午将迎来轮椅冰壶首轮比赛,中国队首轮对手是加拿大队。

(责任编辑:李妍彬 CN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