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特写:香港疫情下的生命“摆渡人”(2)

每当救护站的电话响起,接到控制中心发出的出车指令,就意味着一名市民急需救助。

接到救助确诊患者的任务后,救护员全身上下要“一级戒备”,防护衣、医疗手套、鞋套、护目镜、头套、面罩和N95口罩将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到达患者家中后,初步检查、抬上车、简单治疗。抵达医院后,通知院方,经特别通道将患者送入专门的隔离病房。当把患者交接完毕,一趟“生命的摆渡”才算完成。

为防止交叉感染,每结束一次出车,救护车内外都要彻底消毒,救护员也要更换防护衣并洗澡。“常常是洗完澡,饭已经冷了,还顾不上吃,电话又响了。”林珈乐说,救护员不是铁打的,也会疲劳、沮丧、害怕染疫、担心家人。但他们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忠于职责,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好香港750万市民的健康。

当病魔在这个城市肆虐,生命的“摆渡人”们如逆水行舟,奋力在乱流中划桨前行,为患者们开辟一条通往生之彼岸的宝贵航线。

由于需要穿着一级防护装备,即使天气阴雨连绵,救护员也不能穿得太厚。“有时去医院交接患者,要等好几个小时。因为防护的关系,中间不能吃饭、喝水,也不能上厕所。遇上在户外等待,冷风吹来,真是好冻啊。”林珈乐说,最近跨区域的出车任务增多了,更增加了对救护员体力的考验。

谈起工作的动力,林珈乐说忘不了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见到救护车喜极而泣的婆婆,半夜三点钟打电话求助的家长,对着救护员喊“加油!辛苦了”的市民,这一幕幕情景不时在他脑海中徘徊,挥之不去。

特写:香港疫情下的生命“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