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在世界行走,为北京停留” 在百场活动中读懂冬奥爱上北京

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当天,2022北京新闻中心也出色完成了使命。在科技园区、在雪后故宫、在“双奥之城·看典”直播中……1770名中外记者读懂冬奥、爱上北京。“在世界行走,为北京停留。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依依惜别之际,一位香港媒体记者留下感人寄语。

“新闻+”呈现“双奥之城”万千气象

展示“双奥之城”万千气象,让中外记者感受最新最美最好北京。20天里,2022北京新闻中心兑现了启用时的承诺,举办新闻发布会、城市采访、“多彩神州”主题展、“看典”直播、“惊喜盲盒”系列品牌活动等新闻活动124场,打造新闻传播新业态,中外记者累计2.28万人次参与,“新闻+服务、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形象”四大理念深入人心。

这里的新闻很有料。揭秘212项技术应用,解码科技冬奥;聚焦绿色发展奇迹,走进绿色冬奥;展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讲述古都文化传承……每日一场发布会,主题亮眼,座无虚席。

这里的活动全天候。早上到什刹海体验全民冰雪运动,午后到隆福寺漫步最美文化街区,晚上欣赏“冰雪之约”音乐会……每天不间断、高频次的城市采访,带着中外记者现场读懂历史文化、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和谐宜居四大叙事场景中的北京故事。在百度阿波罗科技公园,中外记者争先踏上自动驾驶汽车,感受北京打造全球第一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硬核实力。在中关村壹号园区,中外记者“打卡”体验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

这里的体验不一般。在“徽章时空交换站”,一枚枚小小徽章成为记者们传递友谊、传承冬奥文化的重要见证;在“多彩神州”展区,中外记者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跟着各省非遗传承人、艺术家,体验古琴、印章篆刻、剪纸等民俗项目,打开欣赏美丽中国的一扇窗。

“元宇宙”技术首次应用于采访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开放第六日,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这天傍晚,身处闭环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现身”中心三层云聚全息舱,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与以往视频连线不同的是,依托视频云、全球实时传输网络技术,以及4K高清视觉屏幕,巴赫仿佛穿越时空,真实出现在中外记者眼前。

“这是‘元宇宙’技术首次应用于采访,打破了闭环内外的界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新闻采访提供了新模式。”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说。巴赫向记者云拜年时评价2022北京新闻中心“无可挑剔”。

炫酷科技,让媒体工作更有范儿。记者工作区,一台巨大的8K超高清电视实时转播冬奥比赛,每一帧都清晰可见;互动展区,戴上VR头盔,即可在故宫的历史长河中遨游;站在智慧屏幕前,挥动手臂模拟体验驰骋雪场……满满的科技亮点,让中外记者触摸科技冬奥。

惊喜爆款频出打造传播新业态

创意不断,惊喜连连,让2022北京新闻中心充满年轻活力。

2022北京新闻中心探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云拜年,探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探访雪后故宫赏开年大展,“双奥之城”寄语……“惊喜盲盒”系列品牌活动成为新闻中心“顶流”项目,拆开“盲盒”的幸运记者获得“特约媒体观察员”、书法家墨宝、故宫文创产品、冰墩墩等惊喜礼物,许多报道成为网络爆款。法国电视一台记者Dufour Fred评价道,“‘惊喜盲盒’活动组织得很好,能在雪天到故宫看展,这个体验让人既惊喜又难忘。”

“‘惊喜盲盒’战队围绕最新鲜的新闻、最惊喜的策划、最厚重的文化、最前沿的科技、最重磅的嘉宾五大要素,进行全流程策划,打造了传播新业态。”2022北京新闻中心综合管理部部长邹璐巍说。

创新模式,打造新型信息发布平台,“双奥之城·看典”系列直播同样吸睛。截至2月20日,20场直播在各平台累计访问量达8105.7万次。“见人见物见精神,有料有趣有意义。”人民日报主任编辑肖伟光说,这些活动称得上是小切口展现大时代的点睛之笔。

舒心暖心安心的“记者之家”

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摇元宵、吃烤鸭,2022北京新闻中心陪伴1770名中外记者,度过了一个多彩的春节假期,打造了冬奥期间舒心暖心安心的“记者之家”。

疫情期间,为了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新闻中心各入口设专人查验健康宝、行程码及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免费为记者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疫情防控平稳有序,非常安全!”这是《纽约时报》记者博凯斯在中心工作的切身感受。

“一座城,两届奥运,覆盖冬夏,这是最美的中国故事!”“跟着新闻中心爬了长城,逛了故宫,做了花馍,学了剪纸,乘坐了自动驾驶汽车,观看了机器人跳舞……刷新了对北京的认知。”“在世界行走,为北京停留。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临别之际,162名中外记者写下自己的“双奥之城”寄语。

冰雪之约不散场,“双奥之城”向未来。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