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以数字普惠金融 助力经济发展(2)

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结合下的数字普惠金融既增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完善了金融服务网络,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了个体层面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当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改善后,民营经济的生产活力必将被激发,进而优化实体经济的供给结构;当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后,居民消费活力也必将被激发,从而通过提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在实体经济供需两方面的平衡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优化金融供给结构,还可以通过优化实体经济的供需结构,实现金融和实体的“比翼双飞”,助力经济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正不断向县域乡村下沉,服务对象也从原先的金融扶贫扩大到了小微企业、“三农”客户等。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和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使金融服务有效内嵌到农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为实体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和优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把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一是切实提升中小企业的金融可得性。一方面,针对中小企业,要打破金融市场的准入障碍,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便利。同时,加快金融机构与数字技术的融合,通过改进移动支付手段来弥补传统网点的不足,鼓励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在基层增设小微支行,推动基层普惠金融组织的设立,在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增量的同时注重盘活资金存量,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另一方面,对中低收入群体而言,要简化贷款审批、理财产品购买等金融服务流程,节约金融交易成本。同时,加强对偏远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的基本金融知识教育,缓解城乡“数字鸿沟”,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