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瞭望:破译“双奥之城”密码(5)

“两个奥运都将绿色发展置于首位。这说明中国对生态治理、资源保护的态度一以贯之、久久为功。”2008年,刘新平在北京奥组委负责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北京冬奥周期,她成为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

经历两个奥运筹办周期,刘新平在工作中发现,今日中国对“绿色”的理解与2008年不可同日而语。“北京冬奥会已经成为第一届全部场馆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奥运会、第一届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这不仅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有能力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更开始在人类共同面临的节能减排问题上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意味着更大的突破和担当。”刘新平说。

14年间,中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从世界工厂涅槃为全球创新策源地,但科技创新并没有单独列为冬奥筹办关键词,因为它早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底层逻辑。

“2008年提出的科技奥运,是指中国适应全球信息化社会,借势推动首都信息化高速发展。14年后,科技元素不用刻意去找,已经融进方方面面。”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说。

奥林匹克精神永续传承

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终将落下帷幕,奥林匹克历史上一幕幕新的经典瞬间已经成为永恒。和这些瞬间同样成为永恒的,是奥林匹克理念精神已浸润到“双奥之城”的每一寸肌肤之中。

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当天,在以顾拜旦、萨马兰奇、罗格以及巴赫为原型的四座雕像的“注视”下,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的居民们进行了一场以家庭为单位的冰壶比赛。

“14年前,借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东风,我们建设了世界首个奥林匹克社区。”东四街道副主任张国忠说,随着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东四街道又申请创建“冬奥示范社区”,进而成为世界唯一一个“双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