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石荷玉摄)
一大早,雄安新区郊野公园“蓬山居”——“金玉璞家老宅”前便聚满了来这里打卡晨练的人,大家有说有笑,气氛热闹。
南河照村“金玉璞家老宅”距今约120年历史,是雄安新区“乡愁保护点”之一。建筑青砖灰瓦的古朴气质与不远处绿色智能现代的容东片区新社区形成不小反差。
“乡愁就是你离开了就会想念,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乡土表达。”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文化和旅游组组长李丹说,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对于农村百姓而言,乡愁是一种近在眼前的真切存在。
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马家寨村人刘广玉在制作木船模型(2019年7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雄安新区2018年专门成立了“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创新提出“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并开展全面普查。
经过深入调查,一批承载着新区人民集体记忆的乡愁遗存被登记造册,建档存根。据统计,目前,雄安全域登记在册的物质类乡愁保护点总数2600余项。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乡愁专班组长辛公舜说,郊野公园施工时出现了工程建设和“金玉璞家老宅”位置冲突的现象,他们采取活态保护政策,将老宅原址重建工作纳入郊野公园邢台展园项目区的规划设计中,以原有建筑格局、建筑材料为基础,融合地方元素,形成了独具雄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貌。
在郊野公园的西侧,明朝义士杨继盛的祠堂被保护起来。杨继盛第十四代孙、容城县北河照村村民杨四合说,先祖杨继盛被列入“容城三贤”之一,他从小就崇拜有加,现在村子虽然没了,村民正在等待回迁新居,但杨家后人依然可以定期过来祭拜。
这是白洋淀内的村庄(2021年8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容东片区E组团施工过程中,有15棵上百年的古树列入“乡愁树”目录。中铁置业雄安公司组建专业团队,逐树定位,细化坐标,一树一策,将5棵位于社区服务中心门前的“乡愁树”原址保留,另10棵科学移植至民俗公园。
即将交付的容东E组团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健身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养老中心等四个功能区,是未来安置区群众集聚活动的地方。“找到了这棵老树,就找到了家,找到了儿时记忆。”容城县南文营村民文占民说,他们村2019年拆迁,他家的那棵老槐树就保留在原址。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张双龙表示,雄安新区建设中,一般遵照的原则是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实在需要挪的古树、老物件,也要找合适的地方,让新城市有老场所,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这样的保护,不仅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必要之举。
快速城市化与科学性保护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是需要回答的一道时代命题。
在雄安新区采访,记者了解到一个叫“乡愁遗产构件保护性拆除”的名词,也就是把不具备整体保留价值的乡愁遗产,如有年头的砖雕、青石板、老砖等,由专业拆除队伍拆下来保存,用于未来建设。
渔船、渔网、渔叉……在安新县乡愁老物件库房,不仅存放着独具白洋淀特色的传统渔具、农具,还保存着为数不少的雕花老式木门窗、柱顶石、青石板等房屋建筑构件。
白洋淀内的芦苇荡(2020年1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