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政船犁开湖面,驶向洪湖深处,骄阳将万顷碧波化作粼粼金光。秋高气爽时节,记者深入洪湖,探访湿地保护情况。
洪湖之殇
“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勾起人们对洪湖无尽的向往。
洪湖位于湖北荆州,紧靠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
公开资料显示,洪湖属大型、浅水型、草型湖泊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区域之一。洪湖保存有长江中游地区较为完整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是很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价值很高。
历史上的洪湖,水面曾达700多平方公里,烟波浩渺,蔚为壮观。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副局长王志芳说,洪湖河汊纵横,芦苇密布,小岛众多,水生植物生物量极为丰富。洪湖水草覆盖率最高达到98.6%,湖面以下生长着44万亩的“水下森林”。洪湖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全球最重要的238个生态区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当地引进围网养殖项目,人们涌入洪湖插竿围网。37.7万亩围网占湖区总面积71%,除了河道外,只剩下约3万亩的成片水面,其他水域都被围网占据。整个湖面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用来围网的竹竿多达1500万根。洪湖从“浪打浪”变成了“竿打竿”,生态急转直下。
由于大部分天然湿地被人为侵占,洪湖水体流动性减弱,水生动植物资源锐减,水禽栖息地消失。洪湖水生植物覆盖率从历史上的98%下降到2004年的40%左右。过度捕捞导致洪湖渔业资源接近枯竭。2018年实施全面禁捕之前,已难以见到大型经济鱼类的身影。受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等外源性因素和养殖污染等内源性因素叠加影响,洪湖水质急剧恶化。
洪湖之治
要拯救洪湖,首先必须治理围网养殖。
王志芳坦言,洪湖生态修复一波三折。早在2005年,洪湖就进行过大规模拆围,拆除了全部37.7万亩围网。然而,长期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的影响,渔民仍然坚守湖上,蚕食水面。短短5年间,围网竟然迅速反弹到18万亩。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年8月1日,荆州市政府发布《拆除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业养殖围网设施通告》,要求“围网一亩不留,渔民一户不剩”;9月1日,工作动员会召开;11月15日,县乡拆围专班入驻村场。市、县、乡、村逐级签订拆围目标责任书,上门入户宣传政策,了解渔民需求,做好思想工作。
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仅70天时间,洪湖拆围计划就全部完成,拆除了全部18.7万亩围网,初步恢复了洪湖“浪打浪”的美景。拆围后,洪湖保护局又清理断桩482.9万根、沉网357.8万米,对398条沉船进行定位标识打捞。
拆除了围网,洪湖生态是否就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呢?答案是否定的。洪湖区内还有大量围垸,居住着近1.5万渔民。
“围垸对洪湖生态威胁更大,拆围网就得拆围垸。”王志芳说,但拆围垸并不容易。
围垸内有12个乡(镇、街道办)49个村,房屋面积21.16万平方米,四级公路7.5公里,汽车便道27.84公里,引水干渠23.96公里。退垸就要退人,需搬迁1689户6797人。退垸不仅耗资超过30亿元,地方生产总值还将减少超10亿元。
为了保护好洪湖,这决心必须下!
2017年10月,湖北省新农办下发《湖北省五大湖泊开展退垸(田、渔)还湖实施方案》,要求洪湖退垸6.8万亩,但荆州市政府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洪湖生态问题,必须退掉所有围垸,于是向省政府申请退出19.9万亩。
2018年7月,湖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洪湖3年内完成19.9万亩围垸退垸还湖的工作目标,明确省财政从2018年到2020年,3年落实30亿元地方债,用于洪湖退垸还湖(还湿)工作。2018年10月,荆州市政府召开退垸还湖动员会,县市政府与群众签订退垸协议,督促群众完成捕捞后退出围垸,再实施破口通湖。对退垸居民,根据国家和湖北省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采取大农业安置和二三产业复合安置。经过3年努力,目前洪湖所有围垸已退出养殖生产,实施破口通湖。
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曾晓东说,洪湖拆围、退垸之所以出奇顺利,是因为妥善解决了民生问题。
以拆围为例,洪湖以船为家的渔民达1206户4351人,渔民居家座船达1572艘,荆州市政府承诺,对上岸渔民,政府实施“三个一”:每户渔民解决一套住房;18岁至60岁的渔民,每人安排一份工作;每位渔民给办理一份养老保险。渔民的生活座船,经第三方估价后由政府回收。
“拆围前,所有拆围政策、拆围对象和补偿金额在村头船尾公开公示。我家有40亩围网水面,每亩拿到一次性补偿200元,全部拆网退出。”瞿生海说,政府对按时主动拆除围网的渔民,按照每米15元的标准奖励人工费。
截至目前,洪湖围网涉及的1206户渔民通过自购、自建、统建三种方式全部搬迁上岸。应就业渔民2929人,已妥善安排就业2639人。瞿生海在保护区负责开船,每月工资5000元,收入一点都不比以前围网养鱼低。
洪湖之变
拆围、退垸只是第一步,修复洪湖生态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设定的生态目标是,洪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构建集防洪、生态、水质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湖滨带、入湖河口浅滩湿地,保持湖滨带的蜿蜒性、连续性,为生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监利市幺河口,一艘小型绞吸式挖泥船正轰鸣着将黑泥喷向湖边,形成坡度平缓的滩涂。
洪湖在历史上有大量天然湖滨带和浅滩湿地,王志芳说,整个洪湖湖区围垸圩埂总长度达1919.64公里,围垸土方工程量为3503.83万立方米,退垸后的围埂土方就近消化,吹填成湖滨带或湿地。
距离洪湖大堤2公里范围内的围垸土方,集中堆积形成缓坡型自然湖滨带。在幺河口、桐梓湖、陈曹湾及夜谋沟等各河道入湖口,规划了总面积约6.90平方公里的湖口湿地。这样规划,目的是形成立体化水域—水陆交错地带—陆域完全演替系列—不完全演替系列湖滨带类型,从而对携带泥沙入湖的漫流和地表径流进行截留和净化。
距湖岸2公里以外的围垸土方,人工建设成芦荡,为水禽提供栖息地,与浅滩形成表流湿地,以改善洪湖水质。围垸内的建筑物、树木及其他附属物,则统一外运处理。
洪湖19.9万亩围垸实行永久退垸后,可增加水域面积134.95平方公里,洪湖湖面面积恢复到392.78平方公里,防洪能力也将显著提升。王志芳说,退垸后,洪湖在不向围堤外分洪的条件下,可确保安全防御35年一遇的大洪水。
短短几年间,荆州市在全流域关闭污染严重的“十小”企业14家,封堵排污口54处,完成14家印染、造纸企业清洁化改造,7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和310家规模以下养殖专业户全部关停转迁。
围绕“湖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荆州市建立起洪湖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包括由17名湖长组成的四级湖长制、由两个地方政府和11个市直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由500名村级巡护员和64名村级联络员组成的基层联防队伍。通过湖长制平台,有效处理上下游、左右岸流域问题和跨地方、跨部门协调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兼顾的协同管护机制。
综合施策使洪湖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拆围仅一年,18万亩拆围水域水生植被实现全面复苏,野生荷花面积恢复到5万亩,重新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和粗梗水蕨,到洪湖越冬的冬候鸟达到10万只,夏候鸟也接近10万只。洪湖水体交换效率提高,由于实施全面禁捕,渔业资源迅速恢复,鱼类小型化趋势得以扭转。
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洪湖38.6万亩天然湿地已经恢复,开阔区域水质已恢复到Ⅱ类、Ⅲ类水平,鸟类种群恢复到138个。洪湖迎来了新生!(经济日报记者黄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