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5日,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而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也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向贫困宣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短短几十年间,有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先后摆脱了贫困。
当历史的长河流向2012年,我国贫困人口还有9899万,不仅规模庞大,而且都分散在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高山大川阻隔的地方。中国的扶贫开发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做出全面小康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这之后,我国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全面展开,精准锁定扶贫对象后,2015年,在贵阳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精准扶贫的要点系统概括为“六个精准”,之后,又给出了实现精准脱贫的“五个一批”路径。
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实: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直指脱贫攻坚当中“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怎么退”这四个关键问题,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改变为精准滴灌的扶贫方式。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全面部署,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机要室里,存放着一本本脱贫攻坚责任书,这是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领导向中央签订的,封面上印着金色的党徽,显得格外庄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国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坚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开展定点扶贫;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伟力。
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也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惧艰险,咬定青山、攻坚克难的意志和决心。
2019年11月30日,一架米-26直升机出现在四川凉山州阿布洛哈村上空。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通村公路,结束阿布洛哈村世世代代人背马驮的出行历史,多部门联手调来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将大型施工设备运进了大山。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副县长姚智: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话,我想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有人会做这件事,花这么大的代价,就为这么几十户人家,两百多口人去解决路的问题。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频发的洪涝灾害,我国冲刺脱贫攻坚的终点没有改变,最后的冲线时限也没有改变。
八年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在脱贫攻坚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我国累计选派了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将最美的年华甚至生命无私奉献给脱贫事业。
八年砥砺奋进、风雨同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贫困群众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使我国历史性地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也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