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焦点访谈:我与雪豹做邻居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刚刚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介绍,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那么怎么来解决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来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呢?就拿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来说,生活在国家公园里的人怎么发展?被誉为山之宗、水之源的三江源是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建立之初,中央就提出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的传承区。几年来,那里的情况怎么样了呢?

昂赛乡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东南部,属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区核心保护区范围内,山脉占全乡总面积的80%。除了零星可见的牧民身影,这里是真正的野生动物的天堂。

昂赛乡常住人口有3000多人。在国家公园建立之初,他们的“去”或“留”曾让决策者颇费考量。

北京大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说:“通常认为,人是造成破坏的一个原因,所以在三江源国家级保护区最初成立的时候,也是希望把核心区的人全部移到外面去。但是人们发现移民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处理不好的话对民生的影响非常大。”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难题。刚刚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焦点访谈:我与雪豹做邻居

在保护区内如何兼顾保护与发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建立之初就进行了探索。

2016年,来自世界各地的15支生态观察团队受邀来到昂赛乡参与一次生态观察体验的尝试。国家公园为他们配备了当地的藏族牧民作为向导。

历史上,昂赛大峡谷的牧民与野生动物共生共荣、彼此相依,甚至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已成为自然生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区采取了将原住民留在核心区内的做法,在“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存。

国家公园建立之后,整个昂赛乡畜牧业控制在3万头左右的规模。管控虽严,却并不会过多影响人们的生活,因为2019年10月,公园管理局向昂赛乡授予“自然体验”特许经营权,为这里的牧民家庭提供了代替生计。

焦点访谈:我与雪豹做邻居

云塔是获得认证的22家生态体验户之一。国家公园内不可能兴建酒店,但政府为生态体验户修建了原生态的木头房子,以便他们为体验者提供最基本的住宿条件。

云塔和妻子花了许多心思,精心打理着他们的小木屋。

才仁尼玛是最受欢迎的生态体验向导之一。

无论是云塔还是才仁尼玛,他们同时还都是峡谷内的生态管护员。环保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昂赛乡设立了保护站,每年分几次对管护员进行生态保护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承担起整个峡谷里生态监测、动物救治、反盗猎以及垃圾清理的重任。

昂赛乡现有1516名管护员,每人每年可以获得21600块钱的收入。而特许经营的钱则要分成三份,这是经过社区多次代表大会之后,由全体牧民们达成的共识。

焦点访谈:我与雪豹做邻居

吕植说:“我们今天关注可持续发展,是要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维度的可持续性,要利己、利他、利社会、利自然,成为共赢的局面,这是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