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北京城中轴线建筑系统治理、腾退修缮,唤醒老城记忆

蓝天下,钟楼鼓楼相望而立,偶尔鸽群掠过长空,阵阵悦耳的鸽哨声环绕耳畔;什刹海边,微风轻拂,老街坊们一路漫步细语,登上银锭桥头,眺望西山……

这是许多人心中美好的京城景象,也是市民尹宝丽打小儿的珍贵记忆。

在钟鼓楼脚下生活了近60年,她感受着老城的变化与复兴,“拥挤的大杂院变身整洁幽静的四合院,狭小的胡同宽敞多了,出门遛弯儿,处处是景。”

从钟鼓楼一路往南至永定门,7.8公里长的中轴线串联起景山、故宫、天安门、天坛等一颗颗历史明珠。沿着这条北京城脊梁,古建、四合院栖身的胡同街巷正在有规划地系统治理,恢复风貌,经过腾退修缮,历史文化遗存被逐渐擦亮,焕发活力。

“记忆中的景象回来了,而且更美了,北京城越来越有神韵!”尹宝丽说。

东城区雨儿胡同20号院修缮主要围绕留住居民进行,解决居民厨卫需求,提升居住品质。本报记者和冠欣摄

■胡同人家乔迁新居

雨儿胡同30号院,曾是清代值年旗的杂物房,有南中北三排房。尹宝丽就出生在靠南边的一间小屋里。

“我们家的院子是一座公房院,小时候,我对它和胡同的印象就一个字——挤。”尹宝丽回忆,30号院里一共有14户人家,每家都是三四口人挤在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尹宝丽家算人口多的:父母带着4个孩子,一共6口人。除了尹宝丽出生的那间南房,一家人还有一间北房,“6口人共用20多平方米,显得地方紧巴巴的。”

那时候,胡同人家最想改善的就是居住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胡同里不少院门口搭起了煤棚子,30号院的街里街坊们也开始琢磨给自己的小家扩展空间。

1234...全文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