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整治“饭圈”乱象应正本清源(2)

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状态下,在常人眼中匪夷所思的行为随着高度组织化、激进极端的“饭圈”群体行为而发酵。打榜投票组每天按时定量完成流量积攒的任务,几乎沦为免费劳工。反黑组为了把一条负面相关词条“洗”下社交网站的“广场”,发帖成百上千条,到处“出警”“互撕”。需要购买量时便号召粉丝“咬一买三”(意指“有能力买一份的,咬一咬牙买三倍”),鼓励甚至倒逼粉丝以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购买行为来支撑流量偶像贩卖商品的销量。在组织化群体行为的裹挟下,粉丝个人做出任何违背常理的行为仿佛都可以躲在“饭圈”群体的背后逃避责任,不用为自己的过激付出代价。

“饭圈”和流量偶像的畸形共生,也影响了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饭圈”中所谓的“事业粉”对行业一知半解,就轻率地介入专业领域,妄图越俎代庖,对流量偶像的工作指手画脚。粉丝身份和工作人员身份界定模糊,有极端者甚至抱团挤走专业团队,控制流量偶像的工作。“饭圈”批量制造评论、有组织的养号刷分等行为也打乱了正常的文艺评论风气,无论再差的演技、唱功,都能靠群体出击打压真实评论声音,流量偶像听不到客观、理性的批评,整日沉浸在粉丝营造的虚高评价中洋洋自得。

于是,流量偶像就算出现了严重到触及法律底线的行为,在“饭圈”的“工蚁”们眼里也是“哥哥需要我来守护”。粉丝完全不考虑流量偶像作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体性,不考虑违法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饭圈”式溺爱的保护下,流量偶像被甜言蜜语和虚假繁荣包围,业务上原地踏步、随便糊弄,心理上退化为“巨婴”,行为上拒绝为自己作出的选择“买单”,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境地。而沉迷于“饭圈”的粉丝也会逐渐丧失对艺术审美的基本判断能力,唯流量偶像马首是瞻。

流量偶像的陨落,是畸形“饭圈”文化造就的。其中,流量偶像和“饭圈”粉丝都是受害者,也都是加害人。我们意识到,引导“饭圈”文化和艺人经纪的健康发展,是当下文娱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近日相关政策的出台,可谓及时而又精准。

(责任编辑:李妍彬 CN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