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邵飘萍:“铁肩辣手”诠释红色信仰 毛泽东赞其为“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称“我是邵飘萍的学生”(8)

当时,新闻学研究会的办事处就设在北大红楼日刊处,每逢周一、周三、周五晚8点至9点,全体会员聚集在理科第16教室听课、研究、议事。邵飘萍每周有一到两节课,讲授新闻学基础知识、新闻材料的采集方法以及对记者的修养要求。

他的新闻观中很早便充满“人民意识”。在新闻学研究会,邵飘萍不仅传授理论研究,还希望借此培养一批精干的记者,能报道劳动人民的疾苦和罢工斗争。因此他在授课时,除讲授一般的新闻基础知识外,特别注重政治、经济及劳工情况等报道。讲课之外,还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到报馆实习,鼓励学生贴近社会、为民执言。他尤其强调记者要“以品性为第一要素”,以“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

当时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也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会员。林齐模介绍,青年毛泽东新闻观的形成与邵飘萍联系密切。1919年2月19日,毛泽东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改组大会,听邵飘萍讲授《新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曾多次拜访邵飘萍,还得到邵经济上的接济”。在北大,他听了好几个月邵飘萍的课,被邵飘萍“记者要主持公道,不怕牺牲”“侠义、勇敢、诚实、勤勉”的观点打动和影响。回到长沙后,他创办了《湘江评论》等报刊,声名鹊起。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起在北大的日子,依然热情地回忆邵飘萍:“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到了晚年,他仍称:“我是邵飘萍的学生。”

共同的志趣也让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的李大钊与邵飘萍结为伙伴。他们共同反对“二十一条”,一揭一呼,掀起“倒袁护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既是舆论的先导,又是运动的直接发动者和支持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史上,他们二人均是当仁不让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