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我们的传家宝丨北大荒精神

我们的传家宝丨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一年四季冬最长——全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冬天,最低温度甚至达到-40℃。

北大仓,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几代拓荒人在这里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从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到富饶丰盈的“中国饭碗”,他们在半个多世纪里锤炼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并用青春、热血、生命去诠释和践行。

我们的传家宝丨北大荒精神

△转业、复员军人挺进北大荒

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解放军来到这里,点燃了“第一把火”,拉动了“第一把犁”,唤醒了沉睡的荒原。

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和发展经济,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的任务十分紧迫。

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陆续来到北大荒,投身发展建设。

“北大荒荒凉到什么程度?60里地当邻居,30里地南北炕。”“播种用马拉播种机,四匹马,拉一个播种机,一人在后面扶着,一人赶马。铲地、培土、收割、打粮,全靠人工。”即使过去了70多年,第一代北大荒建设者对于当时用传统的耕种方式收获第一批粮食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我们的传家宝丨北大荒精神

我国第三套人民币“壹圆”上的这位标志性人物原型名叫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北大荒最早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