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一见·三次用典,理解总书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意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走出了灿若繁星的仁人志士,有“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之称。

3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情况。

1.3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福州市考察调研。新华社记者王晔摄.jpg?x-oss-process=style/w10

2021年3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福州市考察调研。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早在2002年4月,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时就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2.1990年6月8日在福州市华林寺调研(已公开发表).jpg?x-oss-process=style/w10

1990年6月8日,习近平在福州市华林寺调研。资料图片

保护和研究历史文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从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次用典中,不难看出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深意。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这一典故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用此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深刻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括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多次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城市建设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2019年11月,习近平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致贺信,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3.2002年4月8日在南平邵武市和平古镇考察(已公开发表).jpg?x-oss-process=style/w10

2002年4月8日,习近平在南平邵武市和平古镇考察。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