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中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红色春联里的中国气象
光明日报记者 李笑萌 刘梦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写春联、贴春联更是新春佳节时的重要仪式。自1月20日“四海迎春天下一家——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启动以来,光明日报收到了近万副春联作品、30多个国家发来的春联视频,并向“国家英雄”和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送去了春联祝福。这些字斟句酌、铿锵凝练的文字,温馨美满、欢乐祥和的画面,满怀期待、饱含深情的祝愿,不仅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展示着中国人关于“年”的文化记忆,也让我们透过纸墨触摸到百姓心中家与国的情感力量,读懂了彼此相通的精神世界。
古调新曲,在春联中唱响时代旋律
“‘春作上联,福作下联,小康日子红如火;党添瑞气,国添牛气,大有年儿喜满堂’。用‘小康’对‘大有’,以‘子’对‘儿’,这位作者一看就是有功底。”在新春联征集作品的评审现场,一副春联引发了评委们的讨论。
“在这些春联作品中,有飞扬的文采,更有深厚的内涵,我们看到了很多内容反映当下生活、含义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它们折射出的是这个时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是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热情。”著名楹联艺术家叶子彤把评审的过程当作一次反复咀嚼文字、品味时代的文化体验。
此次活动征集到的近万份春联作品总字数超过18万字,经过“关键词”分析,“春”“小康”“扶贫”“百年”“抗疫”等词语在词频图谱中脱颖而出。这些春联里的高频词语不仅标注出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把“家与国”紧紧地凝结在了短短的两行字中。正是因为不断被赋予着新的时代精神,春联这种古老的表达方式始终保持着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