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让“中国创造”,擦亮深邃“天眼”!(2)

让“中国创造”,擦亮深邃“天眼”!(2)
2021-02-09 16:04:49 今日科协

以创新思维开拓科研之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天眼”的建造,是饱含战略眼光的超前部署。

20世纪90年代,当国际上还在为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怎么建、在哪建争论不休时,以南仁东为首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一个极富挑战、近乎天马行空的设想,得到了国家支持。

让“中国创造”,擦亮深邃“天眼”!

南仁东(中)与工程技术人员在大窝凼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进展(2014年12月1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独立自主建”“利用喀斯特地貌建”“技术不成熟就一边研究一边建”。南仁东等人明确了这三条后,连望远镜要落户的喀斯特洼坑在哪都不知道,就开始干了。

带着几百幅卫星遥感图,几个人踏上漫漫十年寻址路。要给望远镜找个最合适、节约成本的“家”,光看遥感图不行,只能用双脚“丈量”。经过反复筛选,最终在贵州省平塘县找到了大窝凼——最适合“天眼”的深深“眼窝”。

过去同类射电望远镜的反射面是固定的,只能通过改变接收机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约20度的带状区域。为了在同等工程体量下获取更大观测范围,南仁东想出主动反射面的构想,并连夜画在草稿本上。

当时,在一些人看来,那是一张工程科技很难支撑的“草图”。南仁东一边带着团队做实验,一边到各大院所、高校“招兵买马”。

2010年8月,工程开工前夕。“国内顶级的应用于斜拉桥上的钢索,标准强度是200兆帕、抗200万次弯曲,用在‘天眼’实验上都断了。”时任馈源支撑系统总工程师的孙才红说。

当时负责索疲劳问题的是刚到国家天文台工作的力学博士姜鹏。他立下“军令状”,与一家企业合作,进行了有史以来最系统、最大规模的索疲劳试验,经历近百次失败,用了一年半时间终于找到突破口,研制出满足要求的钢索。

“天眼”团队一天天壮大。光是为主动反射面这个创新思维,便有几十个人贡献自己所学,联合院所、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完成了一连串创新。

让“中国创造”,擦亮深邃“天眼”!

这是2016年6月27日拍摄的“中国天眼”(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以不懈努力保障科研环境

“天眼”落成启用时,姜鹏已接过总工程师的担子。调试和运维一点也不轻松,控制反射面索网的液压促动器工作强度非常高,工程师每天都要巡检,谁也不知道坏了几个促动器会不会影响观测效果,陷入疲于检修的重复劳动中。

“姜鹏提出必须建一个反射面安全评估系统。”在望远镜调试中负责结构的工程师李辉说,按照这个思路,团队利用全过程仿真技术,把整个反射面用力学模型完全数字化,“哪个促动器坏了,哪个节点工作不正常,都能在总控室的安全评估系统中显示”,并模拟出对观测的影响,一旦超出安全范围会自动报警。

2200多个促动器中,误差或断通讯数量超过40个,“天眼”就必须暂停观测。有反射面安全评估系统作保障,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

如果反射面板出问题怎么办呢?厚度仅1毫米的面板,弧度大到50多度,直接站上去肯定不行。工程师想到了模仿“太空行走”。

让“中国创造”,擦亮深邃“天眼”!

2019年8月30日,工作人员在FAST反射面板上实验“微重力蜘蛛人”方案。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海评面:中国“天眼”,望向世界

    2021-01-05 20:24:00 中国“天眼”

    跟着“天眼”倾听太空之声

    2021-02-08 13:53:38 天眼

    问“中国天眼”|“慧眼”能刺穿“光年之外”?

    2021-01-21 17:59:36 问“中国天眼”

    潮头观澜|从“中国天眼”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1-02-06 16:15:45 潮头观澜|从“中国天眼”看科技自立自强

    震撼!100秒领略“中国天眼”光影

    2021-02-09 15:39:07 中国天眼

    震撼!100秒带你领略“中国天眼”斗转星移

    2021-02-08 17:26:32 震撼!100秒带你领略“中国天眼”斗转星移

    外媒关注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 将成为“世界巨眼”

    2020-12-16 21:24:43 外媒关注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

    2021年中国“天眼”开放 美媒记者探访后感叹了……

    2021-01-02 19:47:28 2021年中国“天眼”开放

    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塌了,世界只剩下中国FAST一只“天眼”

    2020-12-03 06:42:28 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