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小年。
乌江边的小村子;
张灯结彩迎春节的社区;
琳琅满目的惠民超市……
春节前夕,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的足迹,
那些温暖的瞬间,
饱含深情的话语,
在人们心里久久驻留。
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2月3日,立春。
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路边的油菜花悄然盛开,房前屋后的樱桃树含苞待放。
“总书记来到我家,我们特别激动。”苗族村民赵玉学说,总书记楼上楼下都看了个遍,还详细问了家里用电、吃水、经济收入等情况。
赵玉学的家在村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两层楼的黔西北民居,白墙阁窗极具民族特色。在客厅墙上,两张新旧住房对比的照片十分醒目。他家以前在麻窝寨村民组,那里曾多年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
2017年,包括赵玉学一家在内的3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新房。去年5月,他和妻子前往福建打工挣了4.8万元。
“总书记祝我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他说。
2月3日,苗族妇女在化屋村扶贫车间内制作蜡染。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在化屋村扶贫车间,习近平总书记为苗绣点赞,这让苗族“绣娘”杨文丽激动不已。
“总书记的鼓励,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最大的鼓舞。”她说。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村里组织30多个“绣娘”制作民族服装,每月保底工资就有1800元。
杨文丽说,刺绣、蜡染是苗家人的传统手艺,今后要让更多村民“家门口就业”。
化屋村曾是当地的深度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超过60%。
近年来,化屋村走出一条特色种植养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路子,打造出“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区,栽种玛瑙红樱桃、蜂糖李等各类经果林1400亩。
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万元。
“大家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谋划好乡村振兴。”新仁乡副乡长许蕾说。
贵州乌江源百里画廊风貌。新华社记者陶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