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春节足迹,9年行进中国。
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照亮了小康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2021年,奋进“十四五”,迈步新征程。春节考察选择最后脱贫的贵州,既是“验收”,也是看脱贫成果巩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在扶贫车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为苗绣点赞,鼓励发扬光大苗绣,“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循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到的正是从扶贫到脱贫再到乡村振兴的画卷。
三、
最暖的问候:幸福安康
春节,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图腾。无论身处何方,一句“过年好”,都能唤起人们最温暖的情愫。
春节之际“走亲戚”,习近平总书记入乡随俗,常以各地风俗民情同大家一起喜迎新春。
2014年在内蒙古,习近平总书记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用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2019年在北京草厂四条胡同,总书记同老街坊们一起包饺子、贴福字、炸饹馇;2020年在云南司莫拉佤族村,总书记敲响三声木鼓,为乡亲们送上新春祝福……
2020年1月,习近平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广场上,敲响三声佤族木鼓,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不同年俗、相同祝福,心心相连、情感共鸣。
新春祝福里,还有对文化的尊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
文化,是熔铸着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和丰厚滋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身感召下,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凝聚一心,一定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四、最深的期盼:高质量发展
新春岁首,家家都在规划着新的生活。考察路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在思考着国家来年的工作部署。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归根结底靠“发展”。
在总书记的春节足迹中,“发展”呈现不同侧面:
词云图中,“生态文明”引人注目。2013年甘肃,在引洮供水工程工地,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负责同志“民生为上、治水为要”;2016年江西,总书记提出“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2021年贵州,总书记再次强调“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021年2月,习近平来到毕节市黔西县,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之声,也是敢为人先的创新之声。2015年陕西,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总书记要求广大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2018年四川,总书记提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当前,“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
“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总书记的殷殷期望,也是人民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