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走进自然科学博物馆】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作为年访问量超过180万人次的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一向深受欢迎。然而,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参观自然博物馆,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让人不仅看“热闹”还能了解些“门道”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请他来指点些许窍门。
观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展览。光明日报记者詹媛摄/光明图片
看展品: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个藏奥秘
硕大笨拙的海龟,奔腾跳跃的小鹿,匍匐蓄势的猎豹……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一层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展厅陈列着生活在亿万年前的动物,楼上的非洲大草原中的动物标本也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处大自然中。
这也正是自然博物馆展品与众不同之处。
“自然博物馆不同于标本馆。标本馆的标本只是科研用的材料,一般不会展示出其行为姿态和生存环境。自然博物馆的展品不仅需要还原当时的体态和动作,而且还要展示行为组合。它需要还原生态原景,展示出生物之间的关系,蕴藏着生态原理和科学概念。”孟庆金说。
“自然博物馆可不是建个馆就能开门那么简单。它要注重内容。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公众提供内涵丰富的科普产品。”孟庆金表示。正因如此,展出的每一件标本都深藏着大自然的奥秘。大家参观时,就不能孤立地看每一个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而是要将视野放大,观察它们与哪些生物形成了食物链、它们是生活在热带雨林还是原野荒漠,从而挖掘出展品上藏着的自然原理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