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我们接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2)

我们接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2)
2020-12-25 16:43:43 光明日报

紫禁城建成600年

1420年12月8日,明永乐皇帝颁布诏书:“爰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已告成。”正式宣告了紫禁城的落成。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皇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紫禁城的宫殿建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的建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建筑理念的集大成者,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工匠共同创造的结果。作为中国首都北京的地标之一,紫禁城经历六百年风雨,始终屹立在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脉绵延不断的表征之一。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65周年,这是中国文化界的大事。故宫博物院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明代御窑瓷器”三场精品展览共接待现场观众126.1万人次,“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座谈会”、“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国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2020年“第一届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等学术研讨会为紫禁城下一个600年的保护和传承奠定坚实基础,一系列弘扬故宫文化的影视作品以亲和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600年过去,紫禁城已经从皇家宫殿转变为人民的博物馆,这场关于600年的纪念自然也成为一场由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我们接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青铜面具。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

云观展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全国各地博物馆相继闭馆。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为危机的根本方法。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然丰富,国家文物局在“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紧急扩增了一批在线展览内容,通过新媒体和虚拟现实表现手段,满足各界公众足不出户在线观展的需求。

这场疫情使“互联网+”打造的“云文化”加速进入了大众的生活。更多博物馆纷纷把已有资源通过官方网络平台进行展现,将展览场景、图文资料、媒体资源,通过展示终端进行互动,带领公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精髓。各省级文博单位也积极整合、开放、共享地方文化资源,如吉林、山东、陕西、北京等地方文物部门也建立了在线展览大数据平台供公众使用。

这些“云展览”借助VR虚拟现实、三维全景虚拟现实、三维网页引擎等数字技术,给予公众全新的观展体验。一些博物馆不仅提供数字化展示,还制作了图文搭配的短视频、音频产品,通过线上展览的互动交流游戏,多样化满足了观众需求。随着线上展览的不断丰富,“云观展”也日益成为一种人们打开博物馆的重要方式。

我们接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山西出土的翌兽形觥。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

文物追索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马首铜像结束了长达160年的漂泊,正式回归圆明园,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马首回归之路,汇聚党和政府、港澳同胞磅礴力量,符合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诠释着“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树立了新时代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成功范例。

马首归园昭示着文物追索的新方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框架下,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机制日益成熟,成果丰硕。多年来,已经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在内的六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2020年,流失海外文物追索工作再获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实施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方案,成功索回68件流失英国走私文物,接收埃及返还文物艺术品31件。并组织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专题展和英国返还文物在线展览。中国政府正在为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新秩序,不断贡献出中国实践、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李笑萌整理)

我们接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广东南海一号南宋沉船出土的“韩四郎”金叶子。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