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崎在回访中介绍了这一年的经历:随着日本疫情加剧,她主动应募到抗疫一线,先后服务于新冠病毒感染轻症患者隔离点和机场检疫所,近期还要奔赴新的医护岗位。
2020年11月,她在一个日本青年感知中国的征文比赛中获奖,作品《加油》正是以抗疫为主题。
“地理上的距离并不等同于心理上的距离,这是我在中国过春节时从中国朋友那里强烈感受到的。在新冠疫情的非常时期,在很容易产生孤独感的当下,为对方着想、彼此相互鼓励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我们一起加油吧!”
——还记得“逆行”海外的中国抗疫专家组吗?
危急时刻方显英雄本色。三十余支中国医疗专家组先后奔赴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助力当地抗击疫情,赢得当地民众和国际社会大写的赞。
其中,从中国农历新年到伊朗传统新年,从国内抗疫一线到伊朗抗疫一线,赴伊朗的中国抗疫专家组几乎无停歇地与疫情赛跑,把宝贵经验带给深陷疫情之中的伊朗。
临近岁末,团队成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心实验室主任马学军对新华社记者回忆起一件感人小事:中国专家组完成任务乘机回国那天,德黑兰机场大厅冷冷清清。忽然间,一些机场工作人员围了过来,有人还举着“疫情无情”“中伊有情”“英雄回家”等标语。尽管彼此语言不通,但这一幕让中国专家倍感温暖。
如今,马学军仍奋斗在科研一线,希望在病原体核酸检测新技术的研发领域有所突破,为人类共同抗疫贡献更多力量。很多“逆行”的中国抗疫专家回国后,继续坚守抗疫一线,通过线上研讨等方式助力世界抗疫。
“德黑兰机场工作人员争相与我们合影,还教我们跳拍手舞,听说这是当地欢送英雄回家的最高礼仪,我非常感动。”
——还记得“勒痕脸”的意大利医生吗?
今年3月,意大利疫情告急,医生尼古拉·斯加尔比在重症病房连续工作13个小时,脱下防护装备后,脸上满是勒痕。他的自拍照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吸引大量关注。经我们报道后,“勒痕脸”的故事也在国内引发很多共鸣。
“我不觉得自己是英雄。我只是一个热爱这份工作的普通人。”他当时在个人账号上写道。
当意大利秋冬季遭遇“第二波”疫情,斯加尔比把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头像换成了“鸟嘴医生”。据说,中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时,医生用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的面具自我防护。他以古喻今,为的是呼吁民众不要轻视疫情之重。
也想在这个故事后,向中国和世界所有医护人员再道一声:谢谢你们,真心英雄!
“疫情终将过去,只要我们团结一致。”
——还记得疫情中“爱的回馈”吗?
叙利亚难民阿兰·古米姆和妻子在葡萄牙重建人生,在当地人支持下开了里斯本第一家叙利亚风味餐厅。当疫情重创欧洲,他们决定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免费供餐,还带动了一些人参与。许多医生和护士来电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