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山西沁源与江苏溧水,一个地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个地处东部发达地区;一边脱贫攻坚压力重重,一边生态保护压力超过发展压力。由于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发展理念,并因地制宜融入本地特色、经验和精神、文化,如今,穷的变富变绿,富的更富更绿。
那么,在以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目标的攻坚克难战场上,沁源与溧水究竟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开发中“左右逢源”,既“绿了芭蕉,又红了樱桃”?希望光明日报记者实地走访调研后撰写的深度报道能够带给您更多启发与思考。
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
前不久,央视持续关注华北豹现身山西沁源的新闻在各大媒体平台登上热搜榜,引来千万网友围观热议,这一“意外惊喜”让沁源点击率持续攀升。与此同时,11月30日,沁源获得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命名。是什么让这座曾经的英雄县,如今带着生态新标签再次走进国人的视野?几天的采访,记者聆听了沁源转型升级背后的故事,也切身体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给这方土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擦亮生态底色:产煤大县的转型抉择
进入沁源腹地,山环密林,碧野晴川,清幽雅致,十里风景。途径闫寨村,一边是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烽火岁月留下的红色印记历久弥新;一边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水漾年华”,沁河岸边拔地而起的田园综合体在众多鸟儿的环绕下格外耀眼。昔与今守望,红与绿辉映,曾经的抗日模范县正在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转型崛起。
谁曾想到,过去的沁源是一个过度依赖煤矿资源的“产煤大县”。作为“生在煤炭上的县”,沁源含煤面积达80%,煤炭工业总产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0%以上。在当地人眼中,煤就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金山银山”。靠着丰富的煤矿资源,沁源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走过了“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