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致我们的2035】“农民院士”的产业致富经

【致我们的2035】“农民院士”的产业致富经
2020-11-27 13:42:20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记者李腾飞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经济、科技、法治、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为我们进一步描绘了2035年的美好画卷。这样的远景目标规划,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将会是什么样?我们又该如何为之奋斗?中国之声特别策划《致我们的2035》,26日推出《“农民院士”的产业致富经》。

朱有勇,1955年生,云南个旧人,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他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用科技力量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成为全国科技扶贫的典范,2019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11月中旬,澜沧县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消息传来,朱有勇心里乐开了花。扎根基层扶贫五年多,凝聚的心血结出累累硕果。

朱有勇出生于云南个旧一个农村家庭,贫穷和饥饿是他的童年记忆,也培养了他的农民情结。他说:“我是一个种地的,种了一辈子地。我出生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山里面,我小时候确实很穷,主要种玉米。小时候从来没有吃饱过肚子,我的印象里面小时候就是饿着肚子长大的。”

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对口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谁来牵头承担这一重任呢?当时60岁的朱有勇站出来说,“我最年轻,我来干!”做科研是行业领先,可搞扶贫朱有勇其实没有底气。为了搞清当地情况,他走遍了澜沧所有的村寨山头,眼前的场景让他潸然泪下。

朱有勇说:“我们当地的拉祜群众还住着透风的房子,家里面就几袋苞谷,养头猪、养几只鸡。就一个火塘,睡觉就在火塘边。我想起我小时候,30年、40年、50年过去了,我们大山里面怎么还是这样?我的良心受到了深深的谴责。我们都是党和人民培养的教授、院士,为什么蹲在学校里面不走出去,不用我们的技术、我们的知识让农民富起来?”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荒地变良田 农民心里甜

    2020-11-14 21:32:06 综合整治

    荒地变良田农民心里甜

    2020-11-13 11:21:02

    共和国今年已送别22位院士:7月已有4位院士逝世

    2020-07-21 13:31:58 共和国今年已送别22位院士

    钟南山院士:初步发现复方板蓝根对新冠病毒有效

    2020-10-16 14:49:26 复方板蓝根对新冠病毒有效

    王辰院士称新冠病毒不会倏然而去

    2020-06-10 16:19:33 王辰院士称新冠病毒不会倏然而去

    今年以来,已有28位两院院士永远离去

    2020-09-27 00:59:45 两院院士逝世

    大师远行,共和国今年已送别27位两院院士

    2020-09-26 16:06:55 共和国今年已送别27位两院院士

    “农民工舞王”工地跳自创曳步舞走红

    2020-11-04 00:05:51 “农民工舞王”工地跳自创曳步舞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