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村子几乎与世隔绝、自给自足。通路前,我们赶紧扩大种植花椒、玉米等经济作物。路一通,山货就能‘飞’出去了。”去年底,我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终于通上了硬化路,令村支书吉列子日激动不已,“往后,65户村民出山再不用沿羊肠小道走3个多小时。坐车10分钟出村,2小时到县城!”
小康路上,交通助力。到2019年底,我国农村公路里程达420万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22万公里,广大农村居民迎来“出门就有水泥路、抬脚就能上客车”的好日子。从“走得了”到“走得好”,老百姓的出行体验更加快捷舒适,“流动的中国”活力四射。
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中国生产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运往欧洲各国,将欧洲的特色食品送上中国百姓餐桌,近5年来,中欧班列班次不断加密,货物品类日益丰富。今年前9个月,累计开行8756列、发送货物79.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6%、51%。
道路通,百业兴。5年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领域客货周转量,以及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指标均跻身世界前列。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助力各地加快发展。
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折射出领先世界的交通基建实力和装备水平。
从驰骋神州的“复兴号”高铁、2.1万标箱集装箱船、迅速发展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到北斗导航、无人分拣、共享单车等新技术新业态……5年来,技术创新与广阔交通应用场景交汇融合,显著提升了交通运输设施装备水平。港珠澳大桥、上海洋山深水港、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完工,让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成了亮丽的“中国名片”。
眼下,一项项重大交通工程正加紧建设,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完善,我国加快迈向交通强国。
《人民日报》(2020年11月01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