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的院子升级成“三居室”
在北京动物园的猩猩馆里,也有三只1986年出生的“老年黑猩猩”。猩猩馆饲养员孟骅告诉记者,为了让它们生活得更安逸,今年年初,饲养员将外运动场进行了改造,把院子升级成了“三居室”,还种上了芭蕉树、山楂树、无花果树等观赏性好的植物,薄荷等芳香类植物以及多种颜色的地被植物,让它们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在活动时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1986年出生的“老年黑猩猩”牙口逐渐变差。
猩猩馆内,3只老年黑猩猩在玩耍、进食。摄影/新京报记者王飞
由于步入老年的猩猩们牙口逐渐变差,饲养员还学习古人“晨嚼齿木”的方法,让它们通过咀嚼莴笋皮中的粗纤维,达到清洁牙齿的作用。此外,它们还能享受到夏季供应水果冰、冬季供应梨水和蜂蜜水等“福利”。
记者了解到,生活在北京动物园里的老年动物还有大熊猫“吉妮”、“大地”,滇金丝猴“阿贵”、“花花”,亚洲象“阿拉里亚”、“赞兰”等,它们都成了饲养员眼中的“重点看护对象”。
■讲述
只要对“他”好多付出没什么
犀牛“尼姆”于2001年自捷克共和国来到北京动物园,与来自尼泊尔的“邦蒂”成为了夫妻。赵晋元从“尼姆”来到公园就和它在一起,朝夕相处了18年,看着它一天天长大、变老。
“犀牛这种动物对感情很专一,2009年‘邦蒂’因老去世了,‘尼姆’就更加孤僻了。”赵晋元说,为了让“尼姆”不孤独,更为了帮它克服因暴躁而伤害身体的坏习惯,他会在常规喂食后来到“尼姆”的兽舍后台,透过栅栏跟它说说话,用长条刷给它擦擦身。如今,饲养员们每天都会给它提供“陪聊”服务。赵晋元认为:“对待老年动物,多陪陪它也是一种帮助。”
相处时间久了,“尼姆”对他的照顾也有所回应。赵晋元说,有时候“尼姆”在室外,自己在后台准备好食物喊它的名字,它听见了就会进到室内来,有时听见屋里的脚步声也会有反应。“它长到这个岁数了,只能尽量多陪陪它,细化它的食物。只要能对它好,我们多付出一些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