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曲村高家地坑院
济源小浪底风景区
西安大雁塔
编者按
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上半年我们所有人都按下了出游暂停键。直至暑期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文旅部宣布恢复跨省游,国内旅游市场才开始逐渐复苏。《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中秋国庆8天长假,共有6.37亿人次出游,4665.6亿元旅游收入。
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内游客的出行方式与消费选择也有着一些明显变化:1.自驾成为游客出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客流向私家车、铁路分流明显。2.民宿成为游客入住首选,《2020国庆出游民宿预订数据报告》显示,今年十一假期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4成。3.周边游市场热度依旧,2020年国庆中秋期间,浙江乌镇接待游客恢复到去年同期近八成,北京的古北水镇接待游客恢复到去年同期约九成。
专家指出,今年国庆黄金周旅游,是后疫情时代下的首次大规模报复性消费,国内出游人数、旅行消费规模都达到今年以来最高峰,不仅极大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复苏和发展,也直接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10月25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同父母一起出游了?不妨在这个重阳节,带着他们游历祖国大好山河,让亲情在最美秋天里荡漾。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胡杨文/摄
每年我都要回老家看望父母并带他们一起旅游,今年因为疫情迟迟没回去。直到“十一”前,老哥发微信说:“赶紧回来吧,该带老爸老妈出去玩了。”随后他发来了行程,一路有西安、麦积山、莫高窟、茶卡盐湖、青海湖……太诱人了吧。以前我们也会开车带爸妈去玩,但都在河南省内,这次远行是我们“原生一家亲”第一次远行,身未动心已远。
为了避开“十一”出游高峰,9月12日早7点,我带着还没开学的儿子和全家一起从河南漯河出发,一路向西。“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老哥刚一发动车,我和老妹就齐声唱道。
地坑院:坐井观天“十大碗”,仰望天空“农家乐”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4千年历史,是古人穴居方式的珍贵传承。不到中午12点,我们已进入三门峡市,老哥电话通知在网上预订的地坑院主人,准备好“十大碗”。十多分钟后我们进了陕州曲村,将车停在“高高的土堆上”,我低头俯瞰下面——四四方方一个大院子,还有两棵树,四面都是窑洞一样的房间。
顺着“地道口”的阶梯下行7、8米进入院子。仰望天空,阳光甚好。这家曲村地坑院是一对高姓中年夫妻经营,女主人说今年因为疫情上半年基本闲置,刚好用来装修。“现在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且装饰一新。”
我们开了3间房,还特意选择了一间大炕房,长条拱形窑洞里有一个大通炕,感觉能睡下我们所有人。
放下行李,立马就开始品尝地坑院特色美食“十大碗”,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和德宗皇帝曾在这里吃过这种十碗水席。其实这就是地道的农家饭,柴火蒸的馒头、炒的青菜都自带农家的田园味道。院里那台“七星灶”,让我想起了阿庆嫂那句“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七星灶”又叫“过山灶”,由一排炉灶由低向高的七个灶眼串联而成,柴火在一头烧,热量穿过灶膛送到每个灶台。由于离火距离不一样,灶台火力大小也有不同,正好为厨师炒焖炖蒸提供了不同火候。遇上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七八个菜一次性就可在灶上完成。
午休时我们去村里闲逛,向左走到曲村村委会,据说这是国内惟一“在地下办公”的村委会,黄色墙体挂着红灯笼,很是气派。向右行就是一个个走到眼前方显峥嵘的地坑院,有的已完全废弃、坍塌了,有的还冒着炊烟,但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
高家地坑院男主人介绍说,他们夫妻二人本来在城里打工,2012年返乡经营家里的地坑院,当时政府第一次补助2.8万元,第二批又补助4.2万元,到2013年完全修好共花了26万元,其中贷款18万元。“我们3年就还清了贷款,去年是经营地坑院的第4年,有10万元利润。今年装修又投入了18万元……”三门峡有黄河湿地公园和天鹅湖,每年11月是游客看天鹅的好时候。“来我们这里过年、拍雪景的人也很多。”男主人说。
那天下午,我坐在地坑院老旧的小方桌前喝茶,心想:地坑院不仅是家族血脉亲情的凝结,更是一种仰望天空的生活态度。
西安:漫步古城墙、大雁塔追寻600年历史,打卡“老碗”品味最美传统“陕味”
第二天吃完早饭,我们离开地坑院一路向西,中午抵达陕西临潼县,住在离兵马俑很近的客栈。遗憾秦陵博物院景区给我的总体感觉还是“到此一游”,一、二、三号坑走马观花而过,看兵马俑群像,只能脑补金戈铁马或《古今大战秦俑情》的场景……
第三天天刚亮我们就向西安出发,因为车牌限号,临时在如家酒店“打尖”。如家酒店位于湘子庙街,此街得名于座落在街道岔口的湘子庙。这是个“人”字形岔口,一撇向北是“酒吧一条街”德福巷,一捺往南是湘子庙街,而东面就是西安古玩字画一条街的书院门。这一带不但背靠古城墙,还有古街、古韵、古寺和茶香、花香、书香这“三香三古”的美名。每次经过湘子庙,我都会移步这个“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院落,它建于宋代,是韩湘子出家之地。院子小巧精致,有两棵参天古槐,如今格局已是明代重建的。
西安古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长方形的古城墙周长近14公里,四周环绕着护城河,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第四天也是此次旅行的重头戏,我们从西安永宁门登上古城墙,6口之家手拉手,昂首阔步向前走,儿子为我们记录下那珍贵的高光时刻。
80多岁的父母亲走了一段,就由老哥陪着回酒店休息了,儿子一个人单飞了,我和老妹租了单车,开始绕着城墙骑行。古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变迁,目前共有18个门。那天我们姐妹俩哼着小曲骑行了1小时40分钟,将18个城门一一走过。
一个城市如果能唤醒你的味觉记忆,那么它将永恒。那天中午,我们在湘子庙街的“老碗”品尝了最美“陕味”,至今难忘。“老碗”墙上挂满了古城老照片,并陈列着一些秦风脸谱。古色古香的木质桌椅与餐具,环境别致,饭菜也令人惊喜。长安葫芦鸡、小酥肉、辣子蒜羊血、大碗宽面……品相好、味道美、分量足,就连器皿都“陕味”十足,我们在此一连吃了好几顿,随便点菜也不会失手,这就是西安的味道和风俗啊。晚饭后带着父母穿越朱雀门在护城河边散步,悠悠岁月不复返,明月清风照人还。
大雁塔是西安地标性建筑,不但象征着当年大唐的稳固根基,也展现了玄奘西天取经的巨大成就。而到西安登大雁塔,是85岁老爸的心愿。那天果真是他一个人登顶成功,我偷懒在塔下转圈,听檐角风铃响。
晚上我们再次来到大雁塔下,夜幕下的“大唐不夜城”盛况空前,这是疫情以来我看到最大的人潮人海。年轻人穿着汉服游走在灯光、喷泉、演艺交汇的场景中,大雁塔瞬间变成了耀眼的水晶宫,那一刻恍然梦回大唐。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首属于它的歌,西安于我就是陈小虎的《人在长安》:“鼓楼的嘘寒问暖,让我再走一遍,南门的日暮,光阴成河;钟楼的川流不息,许我再看一眼,城墙的方正,平安喜乐;青曲社解忧,大兴善寺得修行,静坐大明宫,尤感凤门开;大雁塔行走,芙蓉园里观盛景,借步曲江池,忽闻长安乐。秦腔的喜怒哀乐……多少不经意的问,你可知长安。”
小浪底:看黄河日出、尝黄河鲤鱼,一家人乘风破浪“在一起”
从西安出发4个多小时,就到达河南济源市小浪底风景区。在小浪底,我的第一感觉是:黄河水原来可以这么清澈。
我们住的民宿就在小浪底大桥下面,父母兄妹之前都来过,这次全家是冲着黄河鲤鱼来的。吃午饭时我们选择坐在黄河边,黄河鲤鱼一鱼三吃,一半干炸,一半糖醋,头尾、鱼杂加萝卜丝熬汤。吃完饭我和老妹又摆开茶席,在黄河边喝茶赏景。
第二天早晨不到6点,我们到黄河大桥上看日出,远远就见父母已“雄赳赳气昂昂”地早锻炼回来了。我和老妹在桥上拍照,各种瑜伽姿势或翩翩起舞,给这一程画上圆满句号。吃完早饭,我们带着两条刚油炸好的黄河大鲤鱼,踏上回家的路。
这次因为时间太紧,最终没有去我心心念念的麦积山、莫高窟、茶卡盐湖……但我依然满怀感恩:我们三兄妹中最小的老妹今年也50岁了,爸妈都已80多岁高龄了,一家人还能一起去长途旅行,这本身已是一种奢侈的幸福。就像吃什么不重要,跟谁吃最重要;去哪里不重要,最重要是一家人在一起。而更最令人欣慰的是:本次旅行,是爸妈请客。
旅行回来我跟老妈说:“我看到一个视频,一个80岁老人带着老妈去饭店吃饭,吃完后用104岁老妈的钱结账。老妈,我也想80岁时,我请客、你买单!”我老妈自信笃定地说:“没问题,我努力!”